加強保護逾70種鯊魚和魟魚 華盛頓公約大會通過
2025/11/28 20:50
(中央社曼谷28日綜合外電報導)全球瀕危物種保育會議今天通過對超過70種鯊魚和魟魚加強保護,保育人士稱許這是「歷史性勝利」。
法新社報導,「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Convention o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Endangered Species of Wild Fauna and Flora,又名「華盛頓公約」)締約國在烏茲別克的會議中支持對從鯨鯊到鬼蝠魟等物種的貿易加強限制。
保育人士與專家警告,過度捕撈和氣候變遷對鯊魚和魟魚帶來的壓力與日俱增。
國際動物福利基金會(International Fund for Animal Welfare)資深計畫經理斯利(Barbara Slee)表示:「這是鯊魚保育上的歷史性勝利,也是我們強烈期盼的成果。科學數據明確顯示,鯊魚應被視為保育對象,而非漁業資源。」
「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規範全球逾4萬種動植物貿易,其附錄一名單上的瀕臨滅絕物種禁止貿易,附錄二則對族群數量稀少須有效管制物種的貿易進行限制。
繼昨天同意將極度瀕危的遠洋白鰭鯊納入附錄一後,各國今天決議將鯨鯊和鬼蝠魟也列入同級保護。
多種其他鯊魚則被列入附錄二。這代表相關貿易將受到管制,僅在被認定為可永續的情況下才獲准進行。
大會就鰻魚等其他物種貿易管制的議題多次展開激烈討論,加強保護鯊魚的提案則在共識之下通過。斯利認為,這凸顯出各界對於鯊魚的觀念正在轉變。
她說:「這應該標誌著過度捕撈將劃下句點,為鯊魚保育帶來新的希望。」(編譯:何宏儒)1141128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