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光者:晶片戰爭中最神秘的關鍵企業,微影巨人ASML制霸未來科技賽局的崛起之路

發稿時間:2025/09/12
造光者:晶片戰爭中最神秘的關鍵企業,微影巨人ASML制霸未來科技賽局的崛起之路
造光者:晶片戰爭中最神秘的關鍵企業,微影巨人ASML制霸未來科技賽局的崛起之路
作者|馬克・海因克(Marc Hijink)
譯者|洪慧芳
出版社|天下雜誌
出版日期|2025/09/03

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發。全世界瞬間按下暫停鍵,唯一不停的是數位世界。晶片需求暴增,供應鏈全面告急。美國白宮緊急連絡台積電,要求確保晶片供應無虞。幾乎同一時間,台積電的電話也急忙打到地球另一端——荷蘭小鎮維荷芬。這個陌生的地名,是艾司摩爾(ASML)的總部所在地。

艾司摩爾(ASML),一家主宰全球科技命脈的荷蘭企業,是全球唯一能製造極紫外光(EUV)微影設備的公司。全世界90%的晶片製造仰賴它,只要它一停,台積電、三星、英特爾的生產線就全面癱瘓。從AI運算、5G通訊、國防工業到太空科技——現代科技的每一次突破,都無法繞過ASML。

今天,ASML一家企業就影響全球的晶片產能,在全球十六國設有超過六十個據點,員工人數突破四萬。四十年前,ASML還只是從飛利浦實驗室拆分出的小型新創,員工不到五十人。過去,ASML在微影技術上連日本對手的車尾燈都看不見,經歷數度卡關、甚至瀕臨倒閉。但ASML憑著極致專注的獨特文化,逆勢突圍,接連創下技術突破,躍升為壟斷關鍵技術的市場霸主。然而,全世界對這個隱身在半導體供應鏈中的科技巨擘,依然陌生。直到疫情引爆晶片荒,世界才驚覺,日常生活的正常運作,其實高度依賴這家低調又神祕的荷蘭公司。

 

如果晶片是新石油,那麼ASML不只是壟斷開採權的技術奇蹟,

更是晶片霸權賽局中,最昂貴的戰略籌碼。

ASML是如何從邊緣挑戰者,變成規則制定者?它是如何突破原子級極限、打造出彷彿科幻電影中的超複雜機器?又如何建立起競爭對手學不來、也偷不走的供應商生態系?地緣政治風暴來襲,它的處境更加艱難:一方面,美國實施出口管制,要求封鎖對中技術轉移;另一方面,中國砸下重金,試圖加速追趕。歐盟夾在兩大強權之間,努力維持科技自主,卻步履維艱。ASML是全球科技供應鏈的關鍵節點,不只要不斷突破技術瓶頸,更必須穿梭在外交角力的灰色地帶。

ASML的崛起故事,就是當代科技權力地圖的縮影。

它的每一個戰略選擇,都將影響未來十年的國際競爭局勢。

 

這是第一本完整描寫ASML成長軌跡與全球影響力的著作。荷蘭《新鹿特丹報》(NRC)資深科技記者馬克.海因克(Marc Hijink)長期追蹤ASML與半導體產業超過十年,並獲ASML同意深入內部研究長達三年。他走進無塵室、參與董事會、直擊外交談判,更遠赴台灣、美國、中國與歐洲,實地訪談超過三百位關鍵人物,以第一手視角,全方位紀錄ASML如何從無人知曉的荷蘭新創,成為全球科技霸權爭奪的戰略核心。

這不僅是科技創新的故事,更是一場全球權力結構的重新洗牌。美中科技戰白熱化,歐盟角色搖擺,台灣處於晶片供應鏈的核心與地緣衝突交會點——理解ASML,就是理解矽盾背後的底層技術,也能看清未來台灣應對地緣風險的可能路徑。

面對無止盡的技術競賽與不斷升溫的地緣衝突,

看懂ASML的崛起與挑戰,就是掌握主宰半導體未來的成長新模式。

內容節錄

《造光者:晶片戰爭中最神秘的關鍵企業,微影巨人ASML制霸未來科技賽局的崛起之路》

一家公司撐起數位世界:疫情點燃晶片危機,ASML被推上地緣角力最前線

在微軟設於荷蘭的資料中心裡,電腦發出整齊劃一的嗡鳴。在這片海埔新生地上,成排機架上的伺服器吐出陣陣暖風,伴隨著奇特的嗡嗡聲迴盪不絕。走近細聽時,音調越發清晰,完美的高音B。

「你聽到的是GPU的聲音,」維修人員解釋:「那是用來執行AI軟體的圖形處理晶片。」在隔壁同樣擺滿伺服器的機房裡,這裡的音調降到了低音E。放眼望去,整個空間充斥著電腦設備發出的嗡嗡聲。

光是這座資料中心,微軟每月就要汰換三千台伺服器,以全新設備替換舊機。這樣做代價不菲,卻是必要:這些伺服器一旦停擺,雲端服務就會中斷。這項服務需要使用者的信賴,使用者必須確信這個由超大型資料中心所組成的全球網絡能夠全年無休地穩定運作。它們絕不許出任何差錯。

雖然名為「雲端」,但它實際上比你想像的更貼近地面。很少人會想到,這些其實都藏在荷蘭一片平凡無奇的海埔新生地上。長久以來,沒有人需要思考這些服務背後的真實面貌,一切都像往常一樣運轉,直到一個肉眼看不見的病毒讓全球停擺。

2020年初,新冠疫情席捲全球。無論是否封城,都擋不住病毒的蔓延。公共生活陷入停滯,數位世界仍持續運轉。突然間,所有人都在家工作,都想同時開視訊會議,這導致微軟的雲端服務不時出現故障。Zoom、Teams等原本鮮為人知的應用程式,因使用量暴增而備受關注。全球產生的資料量急速倍增,迫使微軟設在荷蘭的資料中心不得不動用卡車,搬運數千台額外的伺服器。這是維持Teams會議運作的唯一方法。隨著額外的算力、記憶體、GPU的加入,機房中那個高音 B的聲調也越發響亮。

晶片需求暴增,引發一連串連鎖效應。不只資料中心的伺服器受到影響,筆記型電腦、螢幕、遊戲主機、Wi-Fi路由器也被搶購一空,其他需要處理器、感測器、記憶體晶片的產業也出現短缺,汽車業受創最重。2020年初,汽車製造商預期疫情會衝擊買車意願,紛紛縮減晶片訂單,後來證明這是個重大錯誤。

由於疫情已讓晶圓廠的產能滿載,汽車製造商的新訂單只能排在最後。晶片短缺的危機開始浮現。到了2020年底,數位儀表板、駕駛輔助系統、安全氣囊感測器的晶片都供不應求,生產線陸續停擺。想買新車要等一年以上,不然就只能退而求其次,選擇配備手搖窗戶而非電動車窗的車款。就像回到過去一樣,只能用人力來取代晶片。

在荷蘭,ASML接到一連串焦急的電話。對方傳達的訊息再清楚不過了:台積電非常不滿。

疫情爆發後,台積電面臨一項棘手難題:台積電肩負著供應全球半數處理器的重責;在最頂級的高階晶片方面,更須確保全球九成的供貨量。在這個供應短缺期,各國都意識到他們對台灣晶片生產的依賴,這種依賴關係導致國際局勢漸趨緊張。

台積電背負著來自全球的壓力,各國憤怒的政要都迫切希望本國汽車產業恢復運轉:德國總理梅克爾致電要求加快對德國車廠的晶片供應,美國總統拜登也要求台積電優先供應美國車廠。而台積電則是向ASML施壓,要求ASML協助擴充產能,而且要快!此時全世界才真正意識到,他們有多麼依賴這些機台所生產的晶片。每個人都需要這些機台持續不斷地運轉。

長久以來,ASML只需要因應自然法則。但自2018年起,ASML發現它必須面對一個新挑戰:變幻莫測的地緣政治角力。中國正緊追著西方世界的腳步。美國為了在技術上牽制中國,試圖阻止中國使用ASML的設備來建立獨立的晶片生產線。美國認為這攸關國家安全:在他們看來,中國生產的每顆晶片都可能用於軍事目的。面對這個生存威脅,美國決心在AI和精密武器領域維持領先地位。這使得半導體業別無選擇,只能配合這個政策。

雖然這項策略最初是由川普政府提出,但最終是拜登總統下令加強出口管制,以凍結中國的技術發展。然而,美國也明白,光這樣做還不夠。他們需要盟友也配合實施出口限制,尤其是荷蘭——也就是ASML的配合。

雖然ASML是在全球化的時代成長,但那個時代早已落幕。如今全球地緣政治的裂痕清晰可見,ASML不得不審慎思考自己的立場。面對這種策略性的調整,沒有標準答案可循,一切抉擇都得自行承擔。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