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酒駕案件逐年降低 數據背後的事實 | 中央社媒體實驗室

台灣酒駕案件逐年降低 數據背後的事實

Last Updated:2019.07.19
台灣酒駕案件逐年降低 數據背後的事實

今年3月立法院修法提高酒駕及拒絕酒測罰則,5月再通過刑法修正案,酒駕累犯致人於死最重可處無期徒刑。酒駕法規越來越嚴格,不過,你了解台灣的酒駕全貌嗎?台灣的酒駕問題到底嚴不嚴重?我們無法直接回答這個問題,讀完這則報導,你會得到幾個數字、看到幾個趨勢,至於「嚴不嚴重」,你心中自有答案。

警方每年取締逾10萬件

警政署統計,近5年(2014至2018年)警方取締酒駕違規件數每年皆逾10萬件,其中約6成案件因涉及事故或吐氣酒精濃度高於每公升0.25毫克被移送至地檢署,其餘4成案件則面臨行政罰

進到地檢署的案件,約有7成案件被起訴交由法院審理,其他則為緩起訴或不起訴處分。中央社媒體實驗室分析的49萬筆酒駕資料,就來自地毯式搜尋2000年至2019年1月地方法院判決書。

法院判決8000筆涉死傷

對酒駕案件流程有了初步了解後,回到這篇專題的焦點「法院判決」。2000年至2019年間的判決書中,一般酒駕(未涉死傷)占98%,共有48.8萬筆,酒駕致死案件有2800筆、致傷案件5200筆(酒駕自撞身亡及受傷未提告等情況,就不會進入法院判決)。

我們把這3組數據分開來看,分析酒駕者的特性與刑度變化。

一般酒駕判決先增後減

一般酒駕:先增後減 ,2014年是高峰
2000至2018年一般酒駕案件共48萬4922筆,占總數的99.25%;2019年1月案件3424筆(占0.7%)不在此列。

一般酒駕判決從2000年來一路增加,2014年達到高峰,之後才有逐漸降低的趨勢。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我們先從2014年之前幾件重大酒駕案件看起。

葉冠亨(被稱為「葉少爺」)

肇事時間:2012年4月25日

死傷情形:

遭撞婦人當場死亡,同車友人傷重不治,婦人丈夫也疑因傷心猝死,留下8歲孤女

判刑:6年(2016年假釋,實際執行刑期3年1個月)

備註:犯後態度不佳

詹震山

肇事時間:2013年5月28日

死傷情形:

台大醫師曾御慈腦死器捐

判刑:4年6個月(2017年假釋,實際執行刑期約2年5個月)

備註:肇事逃逸

當時輿論要求嚴懲酒駕者,立法院2013年5月31日火速修訂刑法,將原本不能安全駕駛的移送標準「吐氣酒精濃度每公升0.55毫克」,下修至0.25毫克,並明確納入法規,同時也提高酒駕致死與致重傷的刑度。

標準變嚴,加上執法強度、頻率提高,使得2013年後一般酒駕刑事案件數大幅增加。近年,民眾對於反酒駕越來越有共識,酒駕案件確實有減少,不過也因為政府推動「酒駕零容忍」,警方將取締酒駕列為重點工作,因此酒駕案件數整體來說依然偏高。

酒駕致死傷判決逐年減少

酒駕致死傷判決逐年減少
2000至2018年酒駕致死、致傷案件分別為2781筆、5152筆,占總數的99.07%、99.04%;2019年1月判決不在此列。

除了民眾反酒駕意識提高,道路設計與施工品質改善、相關法規配套等作為,也是讓酒駕致死傷判決案件數逐步下降的原因。

警政署的數據也顯示,台灣酒駕案件24小時內死亡人數在2006年為727人達最高峰,之後逐年遞減,2018年降為100人。

死亡人數明顯降低,就表示這個問題不嚴重了嗎?這個數字依然代表著100條人命、100個破碎家庭,我們當然希望這個數字愈低愈好。

酒駕致死傷判決逐年減少
台日是以當場或24小時內死亡的交通事故為計算標準;南韓則是以30天內死亡的交通事故為計算標準。

與鄰近國家做個對照,根據日本、南韓警察廳公布的數據,日韓的酒駕案件死亡數同樣呈現下降趨勢,而把數據依當年人口比例換算,可以看到日本每千萬人的酒駕案件死亡數一直遠低於台灣,可見台灣仍有極大的改進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