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找工作還是找不到? 4張圖表揭露疫情下青年求職困境

製作/吳冠賢、李怡瑩、陳盈諭
更新時間:2020/08/07

我們整理勞動部、主計總處歷年統計數據,驗證後發現:

  • 今年新鮮人求職意願明顯降低
  • 新鮮人最常進入的產業別,今年職缺大減

那麼,暫時不找工作,比較好嗎?

武漢肺炎(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重創全球經濟活動,雖然台灣沒有封城,但邊境管制、國際產業鏈停擺帶來衝擊,第2季經濟成長率是2009年金融海嘯以來最糟,就業狀況當然受到影響。台灣4月失業率4.03%,5月4.07%,都是近5年同期最高,而6月失業率緩降到3.96%。

每年6月至9月是失業率上升的季節,因為畢業生來了。很多人「說」、很多人「覺得」今年景氣不好,但是6月份失業率反而降低,到底怎麼回事?

6月失業率逆勢止跌 卻是新鮮人就業寒冬

初次尋職者占失業者比例降 找工作的新鮮人變少了
資料整理自勞動部統計查詢網
初次尋職者占失業者比例降 找工作的新鮮人變少了
資料整理自勞動部統計查詢網

我們來看看「初次尋職者」占所有失業者的比例。從上圖可以看出,106年至108年每到6月畢業生投入職場,初次尋職者占比都會上升。但是109年3月至6月初次尋職者比例比前幾年低,6月畢業生求職季,初次尋職者的比例反而低於3月,顯示今年投入職場的新鮮人比往年少。

15-24歲勞動力參與率連年上升 今年停滯
資料整理自勞動部統計查詢網
15-24歲勞動力參與率連年上升 今年停滯
資料整理自勞動部統計查詢網

另一個觀察指標是「勞動力參與率」i。勞參率是指勞動力占15歲以上民間人口的比率,反映的是國家的潛在勞動力投入就業的意願。若只看未滿25歲青年的勞動參與率,過去幾年6月份這個數字漸次升高,但今年6月勞參率增長幅度明顯趨緩,也顯示15到24歲的青年投入職場的意願降低了。

這兩個指標都顯示,今年進入就業市場的新鮮人確實比往年少。

怕找不到好工作 乾脆不找了

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副教授辛炳隆表示,疫情加強了年輕人的「怯志效果」,也就是認為自己找不到工作,所以根本不會試圖找工作;甚至有些父母親也認為疫情期間進入職場有風險,或很難找到好工作,反而勸孩子暫時不要找工作。

106至109年職缺數 109年上半年明顯下滑
資料整理自勞動部統計查詢網

青年和家長的擔憂並非空穴來風。

我們把主計總處的人力資源運用年報中的「藝術、娛樂及休閒服務業」與勞動部職缺統計的「文化、運動及休閒服務業」列為同一類。統計上的「支援服務業」包括旅行業、代訂服務、人力仲介等行業,「其他服務業」涵蓋美容美髮、洗衣、家事服務、宗教等所有未分類的服務業。

就業市場上有多少職缺,勞動部上半年、下半年各統計一次。長期來看,上半年職缺較多,跟農曆年後跳槽潮的傳統印象相符,下半年職缺明顯少。但是今年上半年一反往例,職缺比去年下半年還少。這些消失的職缺,對社會新鮮人影響很直接嗎?

答案是肯定的。分析各產業就業人口比例,我們發現年輕人最常投入的產業,職缺減少程度相當明顯。

用最多年輕人的餐飲、運動休閒業 工作機會掉最多

我們把主計總處人力資源運用年報中的「藝術、娛樂及休閒服務業」與勞動部職缺統計的「文化、運動及休閒服務業」列為同一類。統計上的「支援服務業」包括租賃業、旅行業、代訂服務、人力仲介等行業,「其他服務業」涵蓋美容美髮、洗衣、家事服務、宗教等所有未分類的服務業。

依照各產業未滿25歲年輕人比例多寡排列,對照今年上半年與去年同期職缺數的變化,最多年輕人從事的行業,正是今年職缺掉最多的類別。

各行業年輕人比例 vs. 職缺減少程度
資料整理自勞動部統計查詢網及行政院主計總處
各行業年輕人比例 vs. 職缺減少程度
左右滑動看完整圖表
資料整理自勞動部統計查詢網及行政院主計總處

幾乎所有產業今年上半年開出的職缺數都比去年上半年少,但是未滿25歲青年就業占比較高的產業類別特別嚴重。例如住宿及餐飲業有2成就業人口是未滿25歲的青年,今年上半年職缺比去年同期大減35%,少了6800個職缺。

其他像是文化運動及休閒服務業、醫療保健及社會福利服務業、批發零售業、其他服務業,都是25歲以下年輕人口占比高的產業,職缺減少的幅度都在8%以上,高於平均值。許多行業明顯受到疫情衝擊,放無薪假、減班休息所在多有,難有召募新人的空間。

青年最常投入的產業今年職缺變少,就業難度提高了。但並非所有新鮮人都選擇暫緩就業。104人力銀行以及yes123都觀察到提前求職的新鮮人人數創歷史新高。然而,因為僧多粥少,這些求職者的錄取率也較往年同期低。

面對就業困境 專家建議先充實自己

經濟前景未明,觀望而不投入職場的怯志者增加。辛炳隆提醒應屆畢業生,現在選擇不找工作,以後要投入職場時除了競爭對手會增加,也會失去「應屆畢業生」的競爭優勢。到時候需要解釋為什麼畢業時沒有立刻就業,要提得出有說服力的理由,「家裡叫我疫情期間不要出來找工作」絕對不是好理由。

金融海嘯那年,政府推出22K專案,補助企業聘用新鮮人,但評價兩極。如今因為疫情風暴,再度出現職缺普遍不足的難題,辛炳隆認為政府不必投入過多資源鼓勵青年就業,或鼓勵企業雇用新鮮人,這種逆勢操作反而會排擠其他族群就業。

辛炳隆表示,政府更應該做的是為未來做準備,思考疫情結束後產業結構是否會改變,並且趁這段時間培育年輕人,讓他們具備新一代產業需要的工作能力。

社會新鮮人本來就容易對未來感到茫然失措,今年碰上國際疫情肆虐,前景更加不明。辛炳隆鼓勵新鮮人不要灰心,還是可以試圖爭取有限的職缺,而在等待就業的期間也可以投入職訓,提升自己未來在職場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