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全球中央
《全球中央》2013年1月號
全球經濟成長,除了個別國家的機遇及努力,還得看中國大陸與歐洲的「臉色」。2008年金融海嘯、2009年底歐債危機以來,許多國家都受到衝擊。即使高成長的亞洲新興國家,也面臨著貪腐、工資上漲、政府效率不彰等挑戰,而美、日、歐這些已開發國家,也努力藉各種政策企圖甩開停滯。
《全球中央》2013年1月號

穩中求進 中國經濟保八

2012/12/27 15:16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城鎮化應是今後十年、二十年經濟成長點,伴隨城鎮化所需投入的基礎建設,住房、教育衛生等建設,會帶動各行各業與內需直接相關的產業蓬勃發展,進而促進經濟成長。

文/蔡素蓉 (中央社副主任編輯)

身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大陸2013年經濟怎麼走?大陸官方定出2013年經濟「穩中求進」總基調。

學者分析,「穩」是指「穩成長」、「穩物價」;「進」是指「推進結構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投資和消費為成長雙引擎

這到底是什麼意思?來看看新上任中國共產黨總書記習近平最近的一句話就可以了解意義,他說:「增長(經濟成長)必須是實實在在和沒有水分的增長,是有效益、有質量、可持續(永續)的增長。」

換成白話文,就是中國在確保經濟不會硬著陸的前提下,會繼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不再獨賴出口導向拉動經濟成長,而且要逐步淘汰污染性、高耗能產業,轉變為以「投資」和「消費」做為經濟成長的雙引擎。

再來看看大陸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訂出2013年經濟工作六大任務,第一,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第二,夯實農業基礎;第三,加快調整產業結構;第四,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第五,加強民生保障;第六,積極穩妥推動城鎮化。

從六大任務可以觀察出,透過宏觀調控、經濟體制改革,達到「擴大內需」,特別透過「城鎮化(都市化)」以擴大內需,同時提高民眾生活水準,是2013年大陸經濟發展的主旋律之一。

許多大陸學者都認為,城鎮化應該是大陸今後十年、二十年的經濟成長點,伴隨城鎮化所需投入的基礎建設,住房、教育衛生等建設,會帶動各行各業、與內需直接相關的產業蓬勃發展,進而促進經濟成長。

大陸前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彭森就說:「城鎮化是一個很偉大的運動。中國1978年城鎮化率才18%,2011年城鎮化率已達到51%,過去30年,平均每年成長一個百分點;比較樂觀來看,若未來每年保持一個百分點的成長,2030年城鎮化將達到70%,也就是原本6.9億城鎮人口基礎上,會再新增3億至4億人,可望拉動人民幣30萬億元至40萬億元(兆元)的投資內需。」

但可不是每位學者都這麼樂觀的看待。

城鎮化是機遇 也可能是陷阱

大陸前國家統計局副局長賀鏗就表示:「西方已開發國家城鎮化率平均達90%,有些甚至達到95%以上。根據大陸國家統計局公布,去年大陸城鎮化率達到51.3%,但這是依城市常住人口去統計,不是真正城鎮化率,因為有的2億6,300萬流動人口沒有固定事業和住所,若扣除這些人,那麼中國的城鎮化率還不到35%。」

高盛投資管理部中國副主席兼首席投資策略師哈繼銘也說,「中國現在的城鎮化基本上是『半城市化』,城市化的根基不夠深,也許會導致未來的『去城市化』。」

【本文未完,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全球中央》1月號;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