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天安門非古蹟 文革時曾拆除重建

2015/2/19 09:18(2/19 13:30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大陸旅遊專題之二(中央社記者邱國強台北19日電)北京天安門除了是歷史古蹟,更是中共政權印在「國徽」裡的權力象徵。但事實上,天安門曾在文革期間,用極為隱密的方式拆除重建,只用了112天,但城樓也因此增高了87公分。

天安門是北京皇城南面的正門,始建於明成祖永樂15年(公元1417年),當時名為「承天門」,且只是一座大型的木造牌樓,1457年毀於雷擊;1465年重建為城樓型式,但毀於明末戰火;清順治8年(1651年)重建為現今樣貌的城樓,並更名為「天安門」至今。

中共建政後,為了大舉建設新都北京,1950年代起陸續拆除北京皇城、外城、內城的城門與城牆。其中,皇城北面的地安門、南面位在天安門與前門之間的中華門,以及天安門兩側的長安左門、長安右門,都在1950年代中期被拆除,只剩下天安門。

由於被畫入中共政權「國徽」的圖案中,成為權力象徵,天安門並沒有像北京其他古城門般被拆得精光,總算倖免於難。然而,即使有清初的重建,直到中共建政,天安門城樓也已歷經300年的歲月及戰火摧折。

據大陸媒體披露,1960年代後期,天安門城樓的結構已嚴重損壞變形,加上北京當時超抽地下水及城樓本身重量,整個天安門已向下沉陷;此外,1966年河北邢台大地震波及北京,天安門連帶受損,城樓更出現坍塌的危險。

為避免政權的象徵受到損害,且確保中共領導人們登上天安門閱兵觀禮的安全,中共中央在1969年底決定,將天安門在嚴格保密的情況下徹底拆除重建,並在同年12月15日秘密動工。

為了保密,中共當局找出技術高超,且「政治可靠」的建築技工,還動員解放軍士兵加入施工。動工前,這群人利用不到10天的時間,便搭建一座長66公尺、寬37公尺、高32公尺的超大型布幔天棚,內有照明、供暖及機具。

於是,天安門城樓就這樣被包在一座巨型天棚裡,沒人知道裡面在做什麼。許多路過的民眾,也只能猜測天安門在整修,更沒人知道這座古城樓,在動工後20天就被拆得精光,然後展開重建。

根據已披露的報導,重建的天安門,下半部5個門洞的結構,已經全部改建為鋼筋混凝土建築,與現代建築無異;至於上半部城樓的木質樑柱,部分來自已拆除的東直門城樓,更多的則是斥資向馬來西亞及非洲購買名貴的紅木。

然而,要如何重建成原貌,更是重大學問。為此,施工單位將天安門城樓拆卸下來的每根樑柱、斗、拱,全數拍照並依序編號,然後按圖進行防腐或重製。重建時,再依序反推組合,並重新上漆,還依原樣貼上了薄薄一層、但總重達6公斤的金箔。

不過,為了讓當時的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便於在城樓上檢閱,原本從樓內走向樓外要下3層台階的設計被取消,改成無台階設計,是天安門重建中最大的設計變更。

在112天的秘密趕工、最多曾有2700人同時上工的情況下,天安門改建工程在1970年4月7日完工,趕在「五一」勞動節前亮相。據傳,當時一亮相,每個北京人都張大嘴巴,露出驚奇的表情。

只不過,除了參與者之外,幾億的中國人民當時可曾料到,眼前這座如魔術般煥然一新的天安門城樓,已經是座拆除重建的仿製品呢?如果媒體沒有披露,恐怕世人至今都還認為,天安門城樓是明清時代的真古蹟。1040219

※你可能還想看:
好書推薦》你所不知道的台灣
六四25週年 回顧天安門事件
體驗穿越 台灣人遊北京必去四爺的雍和宮
文革告發父親 張藝謀:熱血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