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綠委提食農教育法 盼完善台灣食安體質

2021/1/5 14:26(1/5 16:41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林育瑄台北5日電)多名民進黨立委今天提出「食農教育法」草案。民進黨立委洪申翰表示,現在是推動食農教育法的最佳時機,若能完善台灣整體的食安體質,就不必那麼擔憂單一的食品風險源。

民進黨立委洪申翰、黃世杰、吳思瑤、范雲今天共同舉辦「提出《食農教育法》 了解「從農場到餐桌」健全食安體系」記者會,並邀請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董事長鄭秀娟、農業科技研究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陳玠廷與會。

洪申翰指出,行政院針對含萊克多巴胺美國豬肉的開放,在邊境查驗做了很多努力,並鼓勵大眾使用國產肉品,但許多專家長期以來都在關注台灣整食安體質的完備,國產肉品的品質好,若能做好溯源管理,對整體食安的益處很大,食農教育的意義在於讓大家知道食材差異性或風險,若能做到就不用太擔心個別食品的風險會影響食安。

吳思瑤表示,現在是推動食農教育的最好時刻,台灣對內面臨萊豬進口開放,社會要求食安與標示,對外則回應國際關於健康飲食、永續發展的需求;她也強調,這次的提案並非只針對萊豬的食安議題,她從2017年開始就在質詢校園推動飲食專法,飲食除了健康、安全,更要吃出文化,這是長久以來公私部門一直在做的事。

鄭秀娟說,食農教育是軟實力的厚植,這種軟實力無法取代邊境管理、貿易談判,政府依舊要落實這些政策;但台灣在貿易談判的能力較弱,國外經驗為對外打戰要從國內累積實力著手,若公民發現台灣的檢驗體系難以完善,就會回過頭去建立起跟他國談判的實力,食農教育是希望厚植公民參與食農議題的能力。

黃世杰表示,從消費者跟食安角度來看,「食在地」是最安心、最能確保管控的政策方向,推動食農教育的推動,讓國人認識食物從產地到餐桌的過程,可以培養良好飲食習慣,進而提升國民對國產農產品、在地飲食及台灣農業文化的認同感和支持度。

范雲指出,食農教育法會是一個全面的改變,台灣以農立國,但在高度都市化跟外食文化的影響下,越來越多民眾不了解自己吃下去的食物,實行根本、全面性的農食教育,才能夠讓大家從食材到餐桌,了解這個產業鍊,維護飲食及農業文化傳承。

根據食農教育法的提案內容,重點包括中央及地方主管機關分別訂定「國家食農教育推動計畫」、「地方食農教育行動方案」;中央主管機關設「食農教育推動會」為跨部會溝通平台;政府機關優先使用友善環境及政府推動標章的農產品;協助個人、學校等推行食農教育;主管機關及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應寬列預算推動食農教育等。(編輯:蘇龍麒)1100105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