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他能看到你沒看到的?

發稿時間:2015/01/31
為什麼他能看到你沒看到的?
為什麼他能看到你沒看到的?
作者|蓋瑞‧克萊恩
譯者|洪世民
出版社|寶鼎出版
出版日期|2014/12/03

  從細微的事件中,覺察到足以產生巨大改變的危機或契機,被認為是一種「洞察力」。本書舉出許多精闢豐富的故事與案例,娓娓道來如何獲得洞察力,讓讀者檢視思考的方式,破除盲點、改變思考決策的習慣,在工作或生活中都能發揮洞察力,帶來更多創新的改變。 

文章節錄

《為什麼他能看到你沒看到的?洞察的藝術》

洞見會改變我們理解事物的方式

  這本書訴說了我煞費苦心理解我們獲取洞見—無預警突然湧入腦海的驚人發現—的神祕過程的故事。洞見會改變我們理解事物的方式—通常是徹徹底底地改變。那也可能影響我們採取的行動、感受的情緒,以及追求的目標。

獲取洞見策略一:連結

  連結策略不單是把點連起來而已。它還包含改變我們的思考模式。

  沒什麼人聽過發生於一九四○年十一月十一、十二日的塔蘭托戰役(Battle of Taranto),儘管它永遠改變了軍事領導人對海戰的看法。這場戰役證明:戰艦難以抵禦從航空母艦起飛的飛機。

  這場戰鬥發生在二次世界大戰初期、美國參戰之前。法國已經在一九四○年六月二十五日投降,留下大英帝國獨自抵抗德國、義大利和日本。在地中海,義大利軍艦讓英國難以補給埃及的英軍。英國策劃了「審判行動」(Operation Judgement)攻擊義大利海軍的第一艦隊──那正舒舒服服地躲在義大利東南鞋跟內側的塔蘭托灣裡。為保密起見,執行這項任務的計畫沒有任何書面紀錄,這也是它如此乏人關注的原因。

塔蘭托戰役,竟然引起珍珠港事變

  英國動用了一艘全新的航空母艦「卓越號」(HMS Illustrious)完成史上首次全憑航空母艦的空襲行動。第一批飛機在十一月十一日晚間九點起飛,十點五十八分抵達目的地。在不到一小時的時間裡,英國軍機發射魚雷,讓半數義大利軍艦半年出不了任務。

  英國執行偷襲任務的是二十四架老式的雙翼型不列顛劍魚轟炸機(British Swordfish)。在那之前,專家一致認為魚雷攻擊唯有在水深至少三十公尺(九十八呎)的條件下才能成功,因為重型魚雷在空投之後,會沉沒三十公尺深。塔蘭托灣只有四十呎深。義大利人相信他們的艦隊停泊在那裡很安全,不會受到空投魚雷的威脅。

  但英國人已經發明了運用電線拉升魚雷彈頭的方法,讓魚雷能以腹部著水,不會俯衝而降。英國人還在魚雷上加裝木造的鰭,使之不會潛得那麼深。

  當英國人在塔蘭托告捷的消息傳出,日本海軍上將山本五十六看出了那次攻擊的弦外之音。他洞察「安全」停泊在珍珠港的美國海軍艦隊可能也易於攻擊。山本在一九四一年元月寫下他的想法,再不斷改良,終於成為日本在同年十二月七日偷襲珍珠港的藍圖。

  多少有點反諷的是,山本並不支持日本向美國宣戰的決定,因為他非常肯定,與美交戰,日本必敗無疑。他所寫的一封信就透露了這樣的顧慮:「一旦日本和美國開戰,我方占領關島和菲律賓,甚至夏威夷和舊金山仍然不夠。要確保勝利,我們必須進軍華盛頓,在白宮宣讀和平條約。我懷疑我們的政治人物(他們對美日戰爭輕描淡寫)有信心完成最後的戰果,也準備好做必要的犧牲。」

  山本曾留學哈佛大學數年,英語流利。他反對日本侵略中國東北、進犯中國,以及與納粹德國締約結盟,亦反對其準備對美宣戰。反對上述軍事行動,使他成為日本軍國主義者暗殺的目標。為保護山本的性命,海軍大臣任命他擔任聯合艦隊司令長,把他送到對他最安全的海上。

  與山本五十六截然相反,日本陸軍領導人深信日本將所向披靡,因而亟欲推開美國,遂行稱霸東南亞的計畫。這些領導人政治勢力太強大,無法攔阻。山本明白美日難逃一戰,而日軍不耐久戰,但若能以一舉摧毀美國海軍的重擊開戰,日本或許還有機會一搏。

  山本五十六以奇襲珍珠港揮出那記重拳,從六艘航空母艦派出三百五十三架戰機,痛擊珍珠港八艘主力艦,擊沉四艘,重創四艘。日軍亦擊沉或毀損其他許多船艦,包括三艘巡洋艦和三艘驅逐艦,並破壞一百八十八架美國軍機,造成二四○二名美國人喪命。

無法將洞見化為行動的代價

  其實美國海軍作戰總司令哈洛德‧史塔克(Admiral Harold Stark)比山本五十六更早看出塔蘭托戰役的意涵。該戰役過後不到兩個星期(確切日期為一九四○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史塔克就簽署一份備忘錄,指出:「敵軍在夏威夷海域最有利可圖的偷襲目標,就是以該地區為基地的艦隊單位。」備忘錄論及,「在港內布置魚雷網」或許是明智之舉。之後,一九四一年元月二十四日,史塔克上書給他的長官海軍部長法蘭克‧諾克斯(Frank Knox),指出:「如果終將與日本開戰,我們認為戰爭很可能會從日軍偷襲珍珠港的艦隊或海軍基地開始。」

  這兩位分屬敵對雙方的海軍上將皆迅速掌握英軍攻擊行動的要義。他們擁有同樣的洞見。日軍將此洞見化為發動奇襲的作戰計畫。美國人則沒把海軍首長史塔克上將的警告聽進去。

  史塔克為什麼不繼續警示美國艦隊受到的威脅?他試了。他提出警告了。他建議設置魚雷網。但警覺心很難持久。日復一日的緊急情況反而不斷致使注意力分散。另外,全心投入防衛會妨礙訓練,而且魚雷網會阻礙船隻進出港口。而史塔克警告的威脅可信度有多高?珍珠港水很淺,負責防禦的上將不認為日軍可能採取空投魚雷的方式攻擊美國船艦。魚雷會受困淺灘。顯然,知道日本已研發出淺水魚雷的海軍官員,並未主動將此訊息傳遞給珍珠港的指揮官。因此,珍珠港始終沒有布下魚雷網。

  如果我們無法將洞見化為行動,洞見的價值將大打折扣,雖然史塔克貴為海軍作戰總司令,但他的部屬批評又忽視他的洞見。一九四二年三月,小羅斯福總統將史塔克去職,調往倫敦,形同非正式地要他為此風波負責。

  想想山本五十六和史塔克共有的洞見。他們都預期美日終將一戰,都知道美國海軍有戰力優勢,也都看到塔蘭托戰役。若把塔蘭托戰役的戰場移往太平洋,山本和史塔克都辨識出情況與日軍或可對美軍珍珠港艦隊採取的手段類似。山本和史塔克都接收了突如其來的新資訊,並領會它的弦外之音。他們隨即將新資訊與當下的情境做了連結,產生他們可以採取何種行動的洞見。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