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未來

發稿時間:2016/09/10
台灣大未來
台灣大未來
作者|施振榮
出版社|天下雜誌出版
出版日期|2016/08/31

  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素有台灣科技創業教父頭銜,也是台灣第一波科技創業家。他歸納40年一路走來的思維,指引年輕朋友如何走出一條自己的路,也指引台灣如何順勢造勢。他認為年輕世代要改變現況,很重要的就是思維與行為都要翻轉。不過思維與行為都有慣性,因此思維要先翻轉。但從思維翻轉到行為翻轉之間,必須先建構新的機制,有所突破,才能促使行為翻轉,進而讓現狀有所改變。他也鼓勵年輕世代,從台灣走向世界寬闊的舞台,勇闖世界,不要妄自菲薄,要有改變世界的企圖心。只要能不斷創造值價,不怕犯錯,不怕失敗,秉持冒險精神,一定能翻轉未來,走出自己的一條路來。

文章節錄

《台灣大未來:世代突圍的31個關鍵思維》

迎向世界是平的新挑戰

面對全球化的浪潮,「世界是平的」新挑戰,已經勢不可擋!

  從臉書(Facebook)或Apple的成功經驗,我們可以看到,跨國企業在掌握市場的需求後,就以全球為市場快速擴張,在世界已經變平的大環境下,將服務及產品迅速打入全球的市場。甚至以Apple的成功模式為例,其關鍵零組件及組裝製造還借重了亞洲企業,透過整合全球資源掌握這一波創新的機會,全球化讓Apple創造出更大的價值!

  所謂「世界是平的」含義,可以分別從個人面與產業面來看。從個人面來看,年輕世代面對全球化的新浪潮,你將會發現,未來的競爭對手,將不只限於台灣周遭的人,而會是來自於全世界的競爭對手。

  面對競爭未來的態式,對於有人形容:「台灣的年輕人是羊,大陸的年輕人是狼」的這個說法,我並不完全認同。

  以我自己為例,我的外表與個性看起來像羊,但我內在的企圖心,為了要改變世界,也有狼性在。狼性代表企圖心、有危機意識、重視團隊合作,我外表像羊,內心像狼,但我的狼性是以不傷害到他人為前提,這才是我們所追求的。

  兩岸之所以有這樣的差異性,在於大陸客觀的環境機會多,但人也多,因此出現先搶先贏的現象,年輕朋友為了搶機會,讓狼性較為顯現。但在台灣的市場相對已成熟,但未來還是有無限的機會,只不過要爭取機會的方式和大陸不同,需要先有思維及策略,且需要培養自己的能力才會成功,先搶不一定先贏,需要策略及方法。

  另外從產業面來講,指的是舊的思維將不斷面對產業空洞化的憂慮,未來已經沒有單一國家、公司能具備價值鏈所有項目的競爭力,因此以垂直整合價值鏈的所有活動已不符合經濟原則,全球性的分工整合促成世界變平。

分工整合 借重全球資源亦被全球所用

  雖然早期「垂直整合」是產業相當具競爭力的一種運作模式,不過近二十年來,在全球化的發展之下,同樣基於競爭力的考量,產業已逐漸由「垂直整合」走向「垂直分工、水平整合」的發展趨勢。

  在產業的垂直分工體系已逐漸建立下,使得由傳統一個國家、企業什麼都做的經營模式,逐漸改變,並慢慢轉變成每一國家、企業都專注發展自己的優勢,在產業供應鏈體系各具重要的位置。

  至於水平整合的模式,例如一些零組件供應商不斷在國內或海外進行同業的購併,這也是產業在水平整合趨勢下的策略,藉由水平整合取得競爭優勢,並打破不同國家或地域的限制。

  以PC產業的發展過程為例,早期如IBM等國際大廠原本也是採取垂直整合的方式運作,將價值鏈的所有活動都握在自己手上,然而隨著產業走向垂直分工、水平整合,如今國際大廠不再將產業價值鏈的所有活動一手包辦,僅扮演整合者的角色,而與價值鏈各分工環節最強的業者合作,大大提升了PC產業的競爭力。

  又如半導體產業的發展過程,原本是由IC設計到IC製造端都是一體的,由IDM垂直整合的生態,後來發展至從IC設計、IC製造及銷售都走向專業垂直分工,相對讓各個環節的發展更為專注,創新速度快了很多,也更具競爭力,如今在每一個分工領域也都產生了全球的領先者,這對最終市場的消費者也是有利的發展。

  因此在全球分工整合的大趨勢下,很重要的一個思維是,台灣不能什麼都做,一定要把資源放在具有優勢的領域,專注發展。一方面,我們要借重全球的資源,另一方面,我們也要被全球所借重,為全球所用,如此才具備經濟規模,才能在技術上不斷領先,這也是台灣未來應該努力的方向。

贏家思維:扮演全球最佳資源的「整合者」或「被整合者」

  因此,年輕世代面對全球化,想要有競爭力,未來要勝出成為贏家,就要有新的思維。

  在世界是平的大趨勢中,要取得致勝的戰略定位,我認為,「贏家」將是能有效整合全球最佳資源的「整合者」;或是專注成為各領域的領導者,而成為全球最佳選擇的「被整合者」。

  任何一個企業也多多少少同時扮演「整合者」與「被整合者」的角色,例如台灣的ODM業者,就整合了很多的關鍵技術與關鍵零組件,最後製造出創新的產品,不過也同時被國際品牌大廠所整合。

  對於年輕世代來說,未來所扮演的角色,也可能同時扮演「整合者」與「被整合者」的角色,這與自己的角色定位與所具備的能力有關。為了共創價值,有的時候我們會扮演整合者,要整合眾人的資源並善用大家的能力;有的時候雖扮演小螺絲釘,卻依然是不可或缺的角色。

  但我要特別提醒年輕朋友,扮演「整合者」時,一定要考慮「全球最佳資源的整合」。整合者只要整合到較弱的一環,整體就變弱了,這就是「再強,也強不過最弱的一環」的道理。

  舉例來說,日本企業由於文化與民族性的關係,企業往往習慣只整合集團關係企業內或日本國內的關鍵零組件,但這並不一定是全球最具競爭力的零組件,結果整合到較弱的一環,造成企業整體的競爭力也就變弱了。

  這也是日本企業近年來較沒有競爭力的原因,因為日本企業的觀念往往是什麼都要自己做,而不是整合全球最佳的資源。

  特別是在世界是平的,各國熱衷推自由貿易協定的趨勢下,這個情況會更為明顯。因為如果世界不平,還有一些天然的屏障對本土企業形成保護,但在世界變平下,這些障礙都將消失,企業就要面對全球化的競爭。

  如果是「被整合者」,就要選定一個領域,專注在該領域發展,成為該領域最強的領導者,如此才能成為全球最佳的「被整合者」,這就是贏家應具備的新思維。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