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本質

發稿時間:2019/11/22
管理的本質
管理的本質
作者|佛瑞蒙德‧馬利克
譯者|李芳齡、許玉意
出版社|天下雜誌
出版日期|2019/11/01

  資訊與複雜性大爆發,不斷挑戰極限,有效與高效是每個人都必須具備的能力,而有效創造績效的能力就是管理。管理學之父彼得‧杜拉克傳人、當代管理大師馬利克在《管理的本質》中歸納4大原則X5大任務X6大原則X7大工具,建立人人皆可學習的有效管理系統。透過高效管理,將知識與資源轉化成可見的成果與價值。本書獲華碩電腦董事長施崇棠、政治大學教授兼商學院副院長邱奕嘉一致推薦,是頂尖企業不斷修煉的共讀經典。

文章節錄

《管理的本質:迎戰複雜與變局的高績效之道,打造每個人都能實踐的核心能力》

在變局中掌握高績效,管理是人人皆可學習的專業

  所有成功的企業全都遵循一個基本的策略模式:永遠走在變革之前!他們積極主動創造變革,而非像其他大多數人一樣、被動坐等事情發生。

  管理亦即將知識轉化為成果與價值,也因此能夠帶來效能和結果的行動,尤其重要。

  組織就像國家一樣,需要具憲法地位的規則才能發揮作用。然而,這些規則的重要性必須有所區別,因為他們分別遵循組織追求的目標。

  社會普遍存在的一個迷思是:管理工作必須由傑出、擁有特殊能力與特質的天賦異稟者擔任。這顯然是導致人們嚮往管理教育及管理工作的原因之一。

  事實上,這種迷思有害,阻礙了人們務實地了解管理—現代社會中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更糟糕的是,阻礙了健全的訓練。沒錯,確有某些人具備了管理的特殊資質,甚至是管理的天賦稟性,然而大多數的我們,則必須要學習如何管理。

  正確的管理組織方能可靠運作,人們也才能充分發揮其優勢和技能,帶來高績效與成功,在日益複雜的世界中足以掌控自己的生活。

視管理為專業

  管理不僅是可以學習的,也是必須學習的。經理人不會自然而然地勝任該做的每件事,這種能力不是天生的。

  管理是一門專業,而非一份職業。管理不僅是一門專業,也是其他專業的一部分。有別於以往,幾乎現在每門專業都在組織中執行,或是仰賴組織。管理是使現代社會中的機構變得有效能的一門專業,也使得身在機構制度的每一個人做事有效能。

  很少人在組織之外有所謂的效能問題。我們可以說,是組織創造了所謂的效能問題—如何從只是工作推進至展現績效,從努力推進至展現成果,從效率推進至展現效能。

  社會的健康與教育水準取決於那些執行管理功能的人,儘管當中有不少人的稱謂不是「經理人」,而是督導、站長、主任、院長、所長等,但他們的工作其實包含相當程度的管理功能,類似企業裡的行銷經理、財務經理或工廠督導。因此,我們可以說,沒有一個社會領域能在非組織的情況下運作,沒有一個社會領域能在沒有管理下運作。

管理需套用憲法思想

  彼得.杜拉克是商業憲政理論的創始人,也是一位真正的商業和政治理論行家。他深諳即使是運作良好的企業管理,也必須建立在類似憲法的基礎上。

  憲法思想的第一項原則是:組織的命運不應取決於個人。儘管每個組織過去均存在重要、影響力甚大的個人,未來也可能會出現這樣的個人。對於高階經理人的評價,不應該看他在職期間的成就,而是在他離開後,這個組織是否繼續成功?是否有持續的力量?抑或在這位高階經理人離開後,跟他有關的東西是否也隨之分崩離析?

  憲法思想的第二項原則是:組織中包含高階經理人在內的每個人都必須遵守規範。正是這種相對於「人治」的「法治」原則闡釋了憲法思想:一個組織,不論其管理者多重要、有多大的影響力、能力多強、有多大的成就,都不應受限於管理者的武斷決策。

  第三項原則、可說是對本書而言最重要的原則:對組織來說,最重要的並不是單一的最佳表現,而是長期一貫地展現優秀、但普遍可達成的績效。在此一原則下,「持續改善」比「奮力達成驚人的成功」更重要。這包括整合連續性和變化、維持和更新、日常營運和創新、穩定和適應,以及有系統地除舊佈新,從而為更新、更美好的未來騰出空間。

  隨著知識型社會的進步及日益增加的複雜度,管理將更形重要。經理人數目更多,工作也比目前的困難更多。在知識型社會中,幾乎每個人都必須做好自我管理,也由於複雜度增加,將比以往任何型態的社會需要更多、更好的管理。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