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北早餐大王》計畫起自真芳碳烤吐司創辦人張文哲的構想。三年前,他曾差點著手撰寫一篇關於早餐的論文,探討早餐文化的可能性。後來,他受邀參與一場早餐展覽,這段經驗不僅讓他重新燃起興趣,也更加堅定了必須完成這本書的信念。書中收錄超商研發團隊與飲食職人的專訪,揭露研發流程、供應鏈合作到市場策略的幕後故事。更有有美食景點,與文化觀察,收錄市井小民的生活記憶,讓早餐的日常背後多出一層豐厚的洞察。
內容節錄
《台北早餐大王:咀嚼一座城市的生活百態》
台北早餐活歷史
時間,是最忠實的見證者。三十年,它看一個人從青澀到成熟;五十年,它悄悄記錄半世紀的光陰流轉。台灣早餐的多元,就在這些歲月裡交織:在地與外來、傳統與現代,彼此融合,也相互映照這片土地的包容與創造力。
從台式連鎖早餐、便利商店、中式早餐到台式麵包店,我們挑選了四間平均有五十年歷史的品牌。它們像活著的歷史,敘說各自的發展軌跡,也拼湊出屬於台北早餐文化的輪廓。
早安美芝城
「台式早餐」究竟是什麼?Gavin的心裡有一個答案。作為連鎖早餐品牌的第二代接班人,他在行業內打滾了十餘載,對於店鋪與市場的運作邏輯早已瞭若指掌。而他接手經營的「早安美芝城」則是家喻戶曉的老字號企業。四十年來,美芝城不僅看遍競爭對手的盛衰起伏,也見證了台灣早餐史的近代演化。
我們同時也想知道,台灣早餐可以是什麼樣子?它的文化定義會是什麼?
細節疊加而成的差異化體感
眾所皆知,今天我們所熟悉的台式早餐店經營樣態,起源自1981年的台北「美 而美」。後來,該品牌的商標權利引起連串訴訟,體系內的業者遂紛紛選擇另立 門戶。1990年代,眾多興起的早餐店品牌中,美芝城顯然是營運績效極出色的 案例。該企業在台灣已擁有上千家連鎖店,年營收超過十億,迄今仍維持成長。
美芝城做對了什麼?Gavin說這問題沒有單一解答,但線索可能藏在無數的小細節裡。
「一家店可以檢討的東西超級多,比如這張桌子。」他敲敲眼前的實木桌板,美芝城近期開設的概念店,都能見到同一種小方桌。成本雖然高昂,但稍微拋光就 能完好如新——不同於過往常見的合板貼皮材質,就是真正能幫助早餐店長久經營的生財工具。
在城市的街角,不同年代的美芝城店型仍隨處可見。從餐廳桌椅、廚房設備,到燈光設計與動線規劃,都能讀出一條不斷精進的軌跡。這些細節上的調整與改良,也許正是美芝城在難以突顯差異的早餐市場中,依然緊緊留住消費者的關鍵。
台式早餐可以是什麼樣子?
店鋪以外,美芝城的品牌行銷也不斷推陳出新。近年,他們頻頻與廣受歡迎的獨 立插畫品牌合作,把人氣角色印上奶茶杯與蛋餅盒,成功引起話題。而在美芝城 的大本營台南,他們帶頭舉辦「早餐生活節」,把台式早餐送進在地美術館與酒 吧,顛覆人們對早餐店的既定印象。
這些企劃並不完全為了換取客流量——否則,他們大可以找更具知名度的國外 IP。美芝城更在意的,是如何在一群加倍喜新厭舊的消費者當中,創造年輕有趣的品牌印象。
Gavin認為最困難的是拿捏平衡。社群時代,大家都喜歡有話題、有熱度的題目,但話題與熱度就像味道強烈的食物,只能短暫嘗鮮。早餐店得讓人們感覺「不無聊」,但又願意天天上門,怎麼也吃不膩。
美芝城經營了四十年,沒有人比他們更了解箇中道理。跨界聯名、主題節慶,其實都是為了讓早餐的文化意涵變豐富。「我們同時也想知道,台灣早餐可以是什麼樣子?它的文化定義會是什麼?」今天,美芝城已經開始把目光投向海外市場。品牌經營的長期目標,是要把台灣人的早餐連同這個定義,帶往其他地方。
早安店阿姨會消失嗎?
時移世易,早餐店的經營之道也在轉變。少子化下,高度依賴人力的模式勢必導入更多自動化流程。五年、十年後,煎臺上為你翻動荷包蛋的,也許是機械手臂。那些一邊喊著「帥哥美女」、一邊默默記下全部訂單的早餐店阿姨(或偶爾出現的叔叔)將成絕響。Gavin直言,單店營收持續成長的趨勢下,已難再依靠熟練職人包辦所有工作。新一代店員或許延續親切招呼,但你的火腿蛋、大冰奶,將被記進POS機,而不再只存在他們的記憶裡。
早餐店的餐點內容也將隨之變化,更具成本效益的科技蔬菜與預製食品,勢必在餐盤中占據更大比例。Gavin表示,美芝城始終以「合理價格與穩定品質」為目標,而在未來,這將成為更艱鉅的品牌課題。
台式早餐店或許會演化成我們不再熟悉的樣貌,不過,Gavin的心裡有個答案。未來,也許你會在台灣、乃至於島嶼以外的美芝城裡,繼續看見他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