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追蹤文化+

3D動畫魔力 召喚本土超級英雄「諸葛四郎」

初心易得,始終難守。堅持初衷,完成「諸葛四郎-英雄的英雄」的葉佳龍,也許才是這個故事裡,最平凡卻又最不可或缺的英雄。
2021/11/20
文:王寶兒/攝影:徐肇昌/照片提供:葉佳龍、紙風車劇團、牽猴子

「我要把『諸葛四郎』拍成3D動畫電影!」

2019年,63歲的葉佳龍喊出這句雄心壯志,正式啟動電影製作。完全不懂動畫的他,不惜從前景大好的創投領域急流勇退,辭去跨國高科技公司董事,賣公寓、發起群眾募資,也要為父親完成這部電影。

葉佳龍的父親就是漫畫家葉宏甲,筆下角色「諸葛四郎」或許對年輕世代很陌生,但一喊出「諸葛四郎」,從3年級生到5年級生都會眼睛發亮。

說起當年「諸葛四郎」的火紅程度,真的可比今天的漫威英雄,他有勇氣、有智慧、有超強武功,曾翻拍過電視劇、真人電影,魅力風靡大人小孩,創下台灣漫畫高峰。只可惜這一切,都因後來的出版審查令而不復以往,盛名沒落。

真的要把這部誕生於1958年的老漫畫,搬到21世紀大銀幕上,哪有那麼簡單?

葉佳龍的親友替他捏把冷汗,勸他多想想;電影圈、動畫圈聽到有人要做台灣長篇3D動畫電影,也為他憂心資金和製程;看過「諸葛四郎」漫畫的老書迷半信半疑:如何還原童年感動?更遑論沒看過「諸葛四郎」的人了,老台漫拍電影,與我何干?

偏偏葉佳龍真的完成了,「雖然比我預期久的一點,但我們真的做完了。」他的臉上綻放著燦爛笑容。

這部電影的起點是為了葉宏甲,但在啟動製作將近4年的時光中,葉佳龍明瞭,這部電影原來還是為了母親,為了曾經被「諸葛四郎」感動的讀者,為了串連起世代而做。

「大家在現代的距離都很遙遠,老人要看老人的媒體,年輕人有年輕人看的東西,小朋友看小朋友的內容,有沒有一個可能,是能把大家聚在一起的呢?」葉佳龍希望,明年春節上映的「諸葛四郎-英雄的英雄」,會是那個可能。

已故漫畫家葉宏甲以作品「諸葛四郎」為不少人的童年繪上美好回憶,為趕「諸葛四郎」連載,葉宏甲時常坐在桌前就是10小時起跳,葉佳龍最有印象的,是父親作畫時都會欣賞交響樂。(圖片提供:葉佳龍)

葉家不能說的「那個人」

曾經,「諸葛四郎」像是「哈利波特」裡的「那個人」,在葉家是句禁語,當然,說了不至於惹禍,但會惹人傷心。

「我爸爸走得太早了,他在1990年就去世了,才67歲。」葉佳龍說,雖然「諸葛四郎」曾經非常紅,但因為審查制度,葉宏甲不能隨心所欲的畫,晚年甚至覺得「書迷都遺忘了他」,所以過世是帶著許多遺憾離開。

在葉宏甲離開之後,家人間一直不願意再去碰「諸葛四郎」這個話題,「大家對這個話題都很有感情,但又怕受傷害,甚至一直到今天,我妹妹還是有些敏感。」

葉佳龍曾經也是如此避談「諸葛四郎」,且他早早就去美國念書,在科技業大有成就,待過蘋果公司、威訊通訊,在美國闖出一片天,為數不多的家庭時光,提起「諸葛四郎」只是徒增悲傷。

直到2004年,母親出現失智症狀,妹妹說「媽媽最聽你的話了」,葉佳龍才從美國返台扎根,專心照顧母親,也回到那個藏著「諸葛四郎」漫畫的家。

母親老去 接下傳承重任

葉佳龍說,媽媽一輩子就是守著「諸葛四郎」,「她是很傳統的客家女性,嫁給我爸爸後,所有對外和人打交代的事情都是我媽媽處理,諸葛四郎也是她的小孩,對她來說,那些手稿和漫畫是很珍貴的,她不會讓任何人碰它們。」

無奈失智就像記憶失去導航,葉佳龍的母親開始認不得家人,見到面也喚不出名,「但我媽媽卻還記得諸葛四郎,我們拿漫畫給她看,她會說『這是諸葛四郎』。」

那時,葉佳龍決定為母親做點什麼,思來想去,他將修復漫畫作為起點,「因為當初很多漫畫遺失,原稿也不見,加上審查制度,許多書都被銷毀。連我們都只有後半段漫畫原稿,我透過很多努力,把漫畫拼成現在能復刻印刷的完整版,是一趟很感動、有趣的旅程。」

葉佳龍從母親手中接下保存漫畫重任,而他也為了傳承母親守護漫畫的心,走遍全台蒐集「諸葛四郎」漫畫完整版情節。(攝影:徐肇昌)



存活在「童年」的「諸葛四郎」

葉宏甲創作「諸葛四郎」是從1958年開始,他描繪頂著招牌雙髻造型的諸葛四郎大戰魔鬼黨,接下來的哭、笑鐵面真面目是誰?又是誰搶到那支寶劍?每篇連載情節都高潮迭起,扣人心弦。且隨諸葛四郎的冒險步步前進,對手還多了恐龍、海怪、巨鳥等等,以豐富想像力帶領讀者飛騁於現實界線之外。

「那時爸爸會帶我去看電影,這是我們難得的父子時光。我們去台北戲院看『哥吉拉』,沒多久漫畫就出現恐龍,去豪華戲院看『歡樂滿人間』,之後就有林小弟作夢的篇章。」葉佳龍笑說,從爸爸的漫畫完全能反映時代與文化。

但漫畫中攻無不克的諸葛四郎,最大的敵人原來是國立編譯館於1966年嚴格實施的「編印連環圖畫輔導辦法」。辦法美其名曰輔導,實質就是審查令,那些「怪力亂神」、「與現實不符」的大戰,通通都不能畫,於是恐龍不見了,帶掌風的功夫消失了、寶物也不吸引人了,諸葛四郎還在,只是好像也不是諸葛四郎了。

葉宏甲嘗試過在嚴格的審查令下努力再創高峰,但就算熟讀國立編譯館辦法,失去自由創作的尺度,也如同丟了角色靈魂,在審查令實施幾年後,他親自解散宏甲出版社,不再出版「諸葛四郎」,不久後又遭逢中風打擊,1974年正式退休。

沒有舞台,葉宏甲很是寂寞,張艾嘉輕快哼著「諸葛四郎和魔鬼黨,到底誰搶到那支寶劍?」的歌聲,成他晚年最大慰藉。那時葉佳龍已在美國念書,葉宏甲不惜打了昂貴的長途電話,只為向兒子開心分享這件事情。那首「童年」,在葉家成了背景音樂,放了又放,磨損的卡帶至今還留著,是葉家人最深的思念。

葉佳龍人生上半場投身於高科技產業,因為「諸葛四郎」舞台劇,讓他走出舒適圈,立志將父親葉宏甲的漫畫拍成3D動畫電影。(攝影:徐肇昌)

漫畫修復當「超級任務」

葉佳龍說,爸爸沒畫畫後,家中經濟情況不是很好,父母都很辛苦,「家中的氛圍有些哀愁,他身體不好,也不太能畫畫了。」儘管「諸葛四郎」曾經那麼紅,但父親連向外人說「我是『諸葛四郎』的作者」都會有些遲疑,他和兄弟姊妹們自然從小就被要求不要踏上藝術道路。

「社會不尊重呀,我們其實從小都很會畫畫,但只要有被發現偷畫,就會被爸媽沒收、警告。」葉佳龍回想,他唯一能畫畫的機會,只有幫學校畫壁畫、海報時,因為他是葉宏甲的兒子,所以一直當學術股長,是因「職務」所需。

不過修復漫畫之路卻沒讓葉佳龍少畫漫畫,差別在葉宏甲是用一支筆開天闢地,葉佳龍則是打開Photoshop,辛苦修補因漫畫頁面破損而缺漏的人物手腳。修復最難的是不光考驗眼力,還考驗體力,以前葉宏甲會被書迷追著跑,葉佳龍是要追著書迷跑,拼出漫畫完整版劇情。

找到這些老書迷的過程,很像藝人卜學亮在綜藝節目「超級星期天」的熱門單元「超級任務」,只是主持人只有葉佳龍,委託人也只有葉佳龍,沒有節目組當助手,單靠臉書追線索,台灣南北往返跑了少說30次到40次,才完成這項任務,不只找回漫畫,也從書迷口中收穫不少令人欣慰的記憶。

葉佳龍說,例如以前出版社不見得那麼重視原稿,收了印了隨手就扔到一邊,有些書迷就撿起來帶回家保存,後來就靠那些原稿找回劇情,「還有人跟我說,他家裡失火,他第一個衝去救的是這些老漫畫。這真的是很珍貴的故事。」

記得「童年」裡面那句「諸葛四郎和魔鬼黨是誰搶到那支寶劍?」的歌詞嗎?那其實是美麗的錯誤,因為在漫畫中,諸葛四郎是和「雙假面」爭奪寶劍。(圖片提供:葉佳龍)

紙風車舞台劇 改變人生下半場

也許是臉書傳播發酵,也許更是緣分使然。漫畫修復末期,葉佳龍突然收到來自紙風車劇團的見面邀請,「李美國(本名李永豐,時任紙風車文教基金會執行長)和任建誠(紙風車劇團團長)來拜訪我,說想做年度大戲,問我能不能把『諸葛四郎』做成舞台劇。」

葉佳龍說,其實之前他沒聽過紙風車劇團,但看了他們的資料,知道他們一直在做兒童劇,「我爸爸的漫畫也是給小朋友看的,所以我很認同他們的理念,當天就決定授權給他們,版權費只要一塊錢,李美國嚇一跳,本來以為授權費會很高,但我只要一張一塊錢的支票,拿回去跟我老爸報告。」

「諸葛四郎」兒童舞台劇風風火火的啟動了,舞台劇導演林于竣透過漫畫「大戰魔鬼黨」及「大鬥雙假面」系列情節,編寫出不失原作精隨又別具新意的劇情,除本身就有的武打戲外,還加入舞蹈、歌唱環節,讓「諸葛四郎」更貼近現代。

漫畫「諸葛四郎」經紙風車劇團改編搬上舞台,生猛有力的武打場面絲毫不輸漫畫。(照片提供:紙風車劇團)


2017年11月11日,「諸葛四郎」兒童舞台劇在台北城市舞台首演,那是葉佳龍至今仍歷歷在目的一天。

兒童舞台劇散戲,往往還是人聲鼎沸,歡笑聲不絕而耳,那天也是如此,但聽在葉佳龍耳裡格外響亮,這部連父親都以為被時代遺忘的漫畫,過了數十年,竟然還能讓人快樂,怎能不叫人內心為之撼動?

想起那一刻,葉佳龍仍有些激動,「最後一幕是我爸爸的簽名,在螢幕上面大大打出來,我還記得小孩子在台下,瘋狂喜歡諸葛四郎和魔鬼黨,而我竟然看一部兒童舞台劇,可以看到流淚又感動。」

「諸葛四郎」兒童舞台劇至今巡演35場,葉佳龍就去了32場,其中幾次沒去是因為要出國,「聽劇團說,過去很多看戲觀眾是父母帶小孩,但『諸葛四郎』兒童舞台劇很特別的是,老中青都會一起來,因為阿公阿嬤看過『諸葛四郎』。」

動畫片的願望,因為這樣美好的畫面而悄然埋下,「我想為我父親,再多創造一點這種畫面。」「諸葛四郎」拍過電影、拍過真人電視劇,葉佳龍辭去工作,想著「來拍一部3D動畫片吧」,就此展開如大冒險般的人生下半場。

看到父親的名字大大映在舞台銀幕上,葉佳龍很受震撼,進而做起動畫電影夢。他笑說,他曾經跟李永豐說「你的一齣舞台劇,改變我的人生下半場。」(照片提供:紙風車劇團)

打造台版「梨泰院」  3D諸葛四郎全部MIT

以紙風車編寫的兒童舞台劇為本,葉佳龍自己當製片,除有林于竣來當編劇、導演外,對「諸葛四郎」深感興趣的動畫導演劉育樹也加入其中,組織成「諸葛四郎-英雄的英雄」初期團隊,摸索分鏡、角色模型、動態捕捉等種種繁瑣又細緻的工作。有了初步模樣後,動畫又交到後期導演莊永新手中,統籌提升畫面、劇情節奏與步調。

莊永新是位導演,也是以「小莊」筆名闖蕩漫壇的漫畫家,經手台漫超級前輩的IP可說是「皮皮挫」,他說「要做時真的是膽顫心驚,這是很經典的IP,我這一代年輕時是聽羅大佑的歌、看衛子雲演的戲知道『諸葛四郎』。」

其實從葉佳龍啟動募資、宣告要做「諸葛四郎」動畫電影時,莊永新就注意到他,「業界知道都很為他擔心,因為他之前不是動畫領域,怕他成為肥羊。」加上台灣動畫人才雖多,但因生存環境,能發展成3D長片的,真的是少數,經驗、模式、團隊組成都是問題,「一想到就困難重重。」

紮著雙髮髻的諸葛四郎和真平在「諸葛四郎-英雄的英雄」中,將從平面漫畫躍然於大銀幕。(圖片提供:牽猴子)

莊永新沒有執導過長片的經驗,更別說是執導台灣本來就少見的長篇動畫,會擔任後期導演,契機來自葉佳龍邀請他操刀「諸葛四郎-英雄的英雄」第一支預告片,「後來我們去金馬創投,葉先生也找我一起去,再後來他問我,願不願意來當後期導演,不曉得為什麼那時就這樣答應了。」

葉佳龍形容,動畫團隊如韓劇「梨泰院」,「我們團隊中沒人做過長片,我還是完全沒碰過動畫的科技人。『梨泰院』是描述5個人開餐館的故事,他們有不會煮飯的廚師、有前科的前台,不知道餐廳到底怎麼經營,就憑股熱血下去做,跟我們這部動畫團隊一樣。好處是不知道哪邊會有困難和害怕,就這樣一直往前走。」

莊永新在動畫電影製作中扮演的角色是理性的,「葉先生對『諸葛四郎』的熟悉度,還有他想呈現的感覺,是對整體推進很有幫助的,有時他的情感包袱比較重,我就會理性分析技術層面如何幫助他。」

成為製片後,葉佳龍則試圖依循過去在科技業的管理模式掌控進度,「像我們在蘋果,賈伯斯說2年後要有新產品,要做什麼?不知道。怎麼做?不知道。但我們就討論,再來訂目標和進度去完成它。我當時不知道動畫做出來會是什麼樣子,但我知道我一定會做完它。」

如今回想起製作動畫電影的點滴,葉佳龍說,這部電影100%在台灣合力完成,由只有20多人的動畫團隊「米德媒體」和一群電影工作者促成,他明白台灣動畫長片製作有多辛苦,也希望台灣動畫團隊能得到更多的肯定。

「諸葛四郎-英雄的英雄」後期導演莊永新也是一位漫畫家,筆下作品有「80年代事件簿」、「老爸練習曲」等。葉佳龍說,莊永新為動畫電影掌控畫面和故事節奏,「優化再優化」。(攝影:徐肇昌)

生命呼喚 做自己的英雄

年過半百才來踏入漫畫出版、動畫創作,是否其實骨子裡早想隨父親的路?葉佳龍瞇著眼,呵呵笑說:「不會耶!我們那個年代的人很乖,父母說什麼,我們就去做,不會想太多。對我來說,那是使命感,是生命呼喚你去做一件事情。我從舒服、成功的高點走下來,做我完全不熟悉、但好像冥冥中註定要做的事情,那是任務,是對我父母親的報恩。」

勇敢捱過審查制度的父親、守護漫畫一輩子的母親、慷慨大方的書迷、成就「老漫畫新文創」的紙風車劇團、拔刀相助參與動畫製作的每個人,太多太多,都是葉佳龍眼中的英雄,每一份力量,都成就了「諸葛四郎-英雄的英雄」。

葉佳龍說,不是要武功高強才能叫做英雄,英雄也是平凡人,只要堅持、勇敢,或是成為支持別人的人,每人都能成為英雄的英雄,「我想鼓勵所有看電影的小朋友,不要忘記最乾淨的初心,去找到你想做的事情。」

初心易得,始終難守。堅持初衷,完成「諸葛四郎-英雄的英雄」的葉佳龍,也許才是這個故事裡,最平凡卻又最不可或缺的英雄。

葉佳龍為父母找回了那些喜愛「諸葛四郎」的人們,也從中尋回自己的根。(攝影:徐肇昌)
主題照:作為漫畫家葉宏甲的兒子,葉佳龍從小就很受同學歡迎,常常會有同學到他家看漫畫。如今再翻閱這些故事,葉佳龍還是很自豪,「爸爸的畫很有魅力,對白還是自己寫的。」(攝影:徐肇昌)
172.30.14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