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追蹤文化+

老台北人的萬年商業大樓

座落西門町鬧區三角窗地段的「萬年商業大樓」,以綠色馬賽克磁磚與紅色霓虹招牌的標誌性造型,1973年落成至今、每晚燈火通明,是老台北人的青春回憶,更被視為動台灣邁向現代化消費模式的重要建築。你也有與它的美好記憶嗎?
2024/4/7
文:葉冠吟

繁華熱鬧的西門町是台北年輕人的聚集地,更是外國遊客訪台的熱門景點,其中,座落西寧南路鬧區三角窗地段的「萬年商業大樓」,以綠色馬賽克磁磚與紅色霓虹招牌的標誌性造型,1973年落成至今、每晚燈火通明,是老台北人的青春回憶,也被視為西門町的代表性地標之一,吸引不少人打卡留影。

在回顧老建築燦爛時代、展現台灣在二戰後社會文化樣貌的台北市立美術館「摩登生活:台灣建築1949–1983」展覽裡,就把「萬年商業大樓」視為帶動台灣邁向現代化消費模式的重要建築。

萬年商業大樓的前身,原為日本東寶映畫直營、於1936年開幕的電影院「國際館」,由台灣電影發行業公會理事長真子萬理,收購當地的日本料理店改建而成,是台灣最早的豪華戲院之一。1945年日本戰敗後,由中央電影公司(中影)接手更名為「國際戲院」,曾迎來有「曼波女郎」美稱的香港演員葛蘭隨電影《驚魂記》登台表演。

可惜的是,國際戲院因中影財務問題遭出售,1973年現址被改建為萬年商業大樓,由台灣本土建築師蔡柏鋒與陳昭武設計,共地上10層樓、地下2層樓。

建築學者吳耀庭指出,大樓以網格系統規劃,透過90公分乘90公分的方柱排出矩陣,設計出柱子和柱子中間,能讓2輛汽車停置,同時分隔讓兩個攤商使用的6米格狀空間,他認為這不只回應銷售百貨的需求,也回應1970年代的汽車開始普及。在老報紙的報導裡,更以「樓中有城」來描述萬年商業大樓空間的行走便利與舒適度。

萬年商業大樓則為「店中店」設計,正式啟用當天,內部近200家小店面同時開幕營業,極具規模,北美館館長王俊傑在展中分享,它把所有商品集中到大商場販售的方式,更改變了當時消費者到特定小店購物的習慣。

不同於百貨公司的是,萬年商業大樓開業時,便採「個別經營」方式由各店面自主,靈活面對流行市場變化。除了販售鐘錶、香水、飾品、球鞋與文具等生活用品外,1989年它更以青少年購物中心聞名,整棟樓飄著一股濃厚日本味。

從日本漫畫、零食、模型、電玩、唱片到日式流行服飾一應俱全,擁有「小新宿」名號。而座落5樓與7樓的「金萬年冰宮」還是6、7年級生情竇初開、青澀談情的場域,手把手教心儀對象溜冰、玩搭肩「接龍」後,再相約到B1吃碗甜不辣、排骨飯或牛肉麵,堪稱完美行程。

然而隨著時代推移,西門町商圈店家物換星移,老店消失、新店更迭,區域裡的全數冰宮都已吹熄燈號,連萬年標誌性三角窗店家、經營57年的「豪華鐘錶」也選擇告別。唯一慶幸的是綠色馬賽克磁磚外、橫跨各樓層的霓虹燈樓名持續常明,地下室老字號美食烹調熱氣依舊氤氳,民眾能用舌尖回味他們的少男少女時代。

最後分享一個萬年商業大樓有趣的設計:「電扶梯方向每天都會交換」。

懷舊文史工作者張哲生曾在專欄透露,大樓的電扶梯今天向上運行、隔天就會改為向下,目的在於讓靠近電扶梯的店家平均分享人潮,不過也讓不少人搞混誤以為自己記憶出錯,猜哪一側才是上樓也成為逛萬年商業大樓的小樂趣。你也有和萬年商業大樓的特別回憶嗎?

主題照:北美館展覽「摩登生活:台灣建築1949–1983」裡,將萬年商業大樓視為帶動台灣邁向現代化消費模式的重要建築,也是許多老台北人的青春回憶。(翻攝:葉冠吟)
172.30.14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