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澤征爾認為,交響樂與歌劇是音樂雙支柱,他也將此視為終身信念,每年音樂塾會實際製作一齣完整歌劇,帶著年輕世代深入古典音樂的精華與堂奧。
五一國際勞動節這天,陽光普照。維歐蓮(Violaine)拿著法國號,和上百名樂手共同站在活動現場,準備為活動帶來音樂與朝氣。也因為有了他們,示威遊行時常就像場嘉年華。
歐美最近吹起一股炫書短影音#BookTok潮流,讓奇幻小說《第四翼》賣破1200萬冊,掀起如《哈利波特》般狂熱,在社群時代,書籍不再只是靜靜擺在書架上,而是成為讀者願意驕傲展示的「心頭好」。
「不貳偶劇」看似一人劇團,卻在郭建甫的靈活調度下,開創與不同劇團合作及跨界的道路,「堅持下去,專一不二」,為布袋戲演出找到不同的可能性。
4萬元換1元,實為不到百年內所發生的真實事件,以現在的價值觀來說,萬元面額鈔票是稀奇,儘管現在不能作為真正的貨幣使用,但對後世而言,仍是一堂付出代價高昂的歷史課。
馬水龍遠行10年了,想起一次跟朋友開車上陽明山,就在停車買饅頭吃貢丸湯之際,馬老師迎面而來,襯衫牛仔褲,溫文儒雅又瀟灑,那樣的偶遇與形象,是我心中永恆的馬老師……
「下面一位!」電視機傳來熟悉胡瓜的聲音,節目《綜藝大集合》22年種下與台灣各地鄉民連結的種子,製作人張智傑說:「被鄉親緊握的暖和雙手,是節目傳遞幸福的能量」,這就是他製作電視節目的使命。
從楊千鶴到楊双子,台灣女性走過百年歲月,過程曲折坎坷,一如台灣自身的命運,透過兩位女性細膩的視角,走出苦大仇深與宿命悲情,讓世人看到台灣命運的無限可能,也啟發著無數台灣主體意識的種子。
她在壓抑保守的年代,打破性別天花板,成為台灣第一位人體模特兒,甚至公開舉辦人體攝影展;現在則以舞蹈為媒介,協助身心障礙者開發自我。她始終身體力行,默默以行動突破人的內心最不可破的牢籠。
《甘露水》的歷史定位遠不止是台灣首座裸女雕塑,美術史學者蕭瓊瑞說:「我大膽地講,台灣人因為有這件作品,在文明高度上遠遠超過當時的日本。」
藝術跟色情傻傻分不清楚,展演場館自我設限,拒展、禁展的理由令人哭笑不得,且看當年這些主事者的內心戲小劇場,以及比臉書規定還嚴苛的自由心證。
這次台灣只能以「中華台北」名義出賽,令人無奈。但現場台灣同胞帶了大大小小的國旗,當司儀介紹到Chinese Taipei時,應援團更高喊Taiwan!
原來每一桌的酒酣耳熱都有事,有搶食物的小孩,有因三級警戒而喝悶酒的鬱卒人客……或許,每一隻娃娃都是老闆的怨念分靈。
我不將這兩部散文作品視為「療癒書寫」,而是帶有強大的修復功能:不著力於對疾病的對抗,而是強調病者的內在經驗,贖回被擱置的陰性時間、人生時刻,以及親密關係。甚至是真正的,與病共存。
這是文化+雙週報團隊的第二本書,《做戲的人》,相信關注台灣影視環境的讀者已經感受到台劇起飛的威力,繼追日劇、韓劇、華劇之後,追台劇也形成潮流,我們長期關注台劇幕前幕後動態,深入報導影視職人的奮鬥歷程及專業精神,呈現台劇、台流形成的真實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