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劇《後生》,是一齣從頭到尾都在問問題的戲,不只對京劇、對傳統藝術的未來提出精準扣問,更直指現代人在理想與現實間掙扎的矛盾……
明華園戲劇總團重製經典劇作「界牌關傳說」,由當家小生孫翠鳳領軍,攜手明華園藝術家族新生代演員共同演出;孫翠鳳說她超級開心,「因為全都是青春的肉體與我一起表演」。
少年Pi的奇幻漂流劇場版,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名作展,礦工畫家洪瑞麟特展,侯文詠「變成自己想望的大人」……
聖‧克萊爾能夠在一個交響樂團擔任音樂總監35年,屹立不搖,持續帶給社區與世界新活力,即使不在國際樂壇當紅炸子雞之林,但他不曾消失的熱情,已經在古典音樂史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椰棗在埃及,不僅是一種美味營養的水果那麼簡單,椰棗果和椰棗樹不僅深植於埃及的歷史和文化中,其價值和地位也持續以豐富的面貌,深刻反映和體現在埃及人民的日常生活中。
這場別開生面的劇場,不管詩人在場或不在場,詩都是要傳唱的,都是要撥弄心弦的,都是要野蠻生長的,然後跳脫文字的牢籠,長出自己的姿態……
立陶宛冬季冗長,過去缺乏冰箱保存,於是人們以鹽醃製食品,再經煙燻脫水,不僅能延長保存至冬季食用,也方便遠途運輸,以出口到歐洲其他地區。久而久之,煙燻不僅是保存手段,更演變為一種飲食傳統。
活在現代,連世界都拼命往元宇宙靠攏,看似過時的紙本日曆,卻又在近年成為人們與時間共處的好隊友。以2022年投身群眾募資市場的日曆而言,據嘖嘖集資平台統計,就有86種日曆提案,共約10萬人次購買,集資總金額更高達新台幣1.5億元。
養兒育女之路,就像遊戲裡不一定得完成,又明顯艱難的支線任務,「夫妻原聲帶」想藉由一本親子日曆,幫助爸媽玩家們,在這條路上多點樂趣、多點鼓勵,溫柔說一聲「你已經做得很好了」!
《我寫的這一年》不只是2023的生字簿,還能記錄快樂或悲傷的每一天。親筆寫字變成獨特字體,守寫字找回動筆初衷,也留住筆下溫度。
網路上活得容光煥發的自媒體,根本不會接觸到自媒體的人們,Podcast頻道「敏迪選讀」創辦人敏迪認為,紙本日曆或許能成為二者之間的連結。她和團隊連續2年推出《國際觀察曆》,不斷寫下台灣日曆募資史紀錄之最。但她卻也決定,明年「可能」不會再推出日曆了。
林懷民說,他常覺得這支舞不是自己編的,那時就像瘋子,要編舞,要排舞,帶舞者去新店溪搬石頭,躺在那邊睡覺……還要找音樂,最後還蓋了一個戲院,就這樣一直做下去……
古人常說「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不同的角度、季節、時間點登山看風景,也有不同的心情,雨季的台北市區,也頗有一種朦朧美。
從作者因列車誤點5分鐘而焦躁的經驗反思,我們是不是很習慣誤點,從而常有「晚個兩、三分鐘應該還來得及搭上車吧」的僥倖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