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館裡的一切都是藝術品,當解說人員也完全融入館中氣氛,誰說這不是行為藝術……
旁觀者看別人的愛情,是夕陽還是黃昏,只能各自解讀。
在南部縣市的一場造勢場合,我從高點俯瞰晚上即將舉辦的選舉造勢晚會,選舉人的旗幟、紅色塑膠椅凳,整齊擺放排列,猶如苦心孤詣的一畝田……
佇立在舊衣回收箱旁的玩具,守如忠心的護衛犬默默守護。在遺棄與待回收之間,依然是人類最忠實的朋友。
正值印度重要節慶「排燈節」期間,這項如同台灣人過農曆新年一般的節目,象徵光明戰勝黑暗、善良戰勝邪惡、知識戰勝無知,在印度文化中有深遠的含意,排燈節對不同地區、宗教的人,也有不同的意義……
聖‧克萊爾能夠在一個交響樂團擔任音樂總監35年,屹立不搖,持續帶給社區與世界新活力,即使不在國際樂壇當紅炸子雞之林,但他不曾消失的熱情,已經在古典音樂史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椰棗在埃及,不僅是一種美味營養的水果那麼簡單,椰棗果和椰棗樹不僅深植於埃及的歷史和文化中,其價值和地位也持續以豐富的面貌,深刻反映和體現在埃及人民的日常生活中。
這場別開生面的劇場,不管詩人在場或不在場,詩都是要傳唱的,都是要撥弄心弦的,都是要野蠻生長的,然後跳脫文字的牢籠,長出自己的姿態……
1988年之所以奇妙,在於它為80年代後半作了逗號式的結論,同時在台灣搭著解嚴列車,駛向接踵而來的全球劇變
不同的人在各自領域努力,成就了大時代的多元,這是80年代後半的台灣音樂精神
80年代台灣電影分為兩條平行線,以朱延平為主的商業電影和台灣新電影,各闖一片天、為藝術抗爭
「人家做好書給你讀,我該怎麼回饋?我是不是該做更多的好書給別人讀,給下一代讀?」
蔣經國死後再也擋不住的奔放,「女體」成為衝撞黨國體制的第一砲
沒有網路的時代,許多東西只能成為人們消失的記憶。透過張哲生的青春歲月,回看每位中生代皆曾經歷的崢嶸歲月。
以一個30歲媒體副刊主編的見識和興趣,交待自己如何划著小舟隨大河奔流而下
他用台語口才激撞出流行的火花,把黃昏中的黃昏產業話出新意
「那不過是回望,什麼都改變不了,只是確認自身存在的動作。所以,目的不是我的目的,過程才是我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