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雙減」持續 嚴管教輔材料進入中小學
(中央社台北7日電)中國在2021年7月訂出嚴格的教育「雙減」(減輕校內作業與校外補習負擔)政策後,並未因衝擊就業而暫緩教育減負的目標,最近又嚴格規範各類教輔材料(參考書、評量)進入中小學。
9月前後,廣東深圳、江蘇泰州、江西撫州等多地教育部門發布通知文件。其中提到,2025年秋季學期起,全市所有小學停止徵訂教輔材料,並表示嚴格執行「一科一輔」(每個學科每學期只推薦1種教輔材料供學生自願選用)要求,嚴禁向小學一、二年級學生及家長推薦教輔材料等。
央視網9月報導,此次對學校參考書的管理,更多是對學校推薦、徵訂教輔行為的限制,而非禁止學生個人攜帶教輔。
報導說,規範教輔進校園,主要治理的是教輔材料進校,由學校學科老師推薦給學生,強制或變相強制統一購買,可能存在利益輸送違規、腐敗等問題。基本的原則是,「一科一輔」及學校免費提供,避免教輔過多過濫,增加學生作業負擔,也減輕家庭購買教輔材料的支出,由學校免費提供給學生使用。
不過,這項政策讓部分家長感到擔憂,他們認為考試和升學壓力依然存在,學校不統一購買、推薦和指定參考書,家長就得自己挑選。
報導引述一名安徽初中學生家長說,他不太贊成這一政策。初二、初三(國二、國三)的孩子即將面臨著升高中的學業壓力,在沒有大量練習的情況下,很難提高成績。
一名教輔資料經銷商透露,先前部分學校每個學生發2至3套教輔,「有的地方教育局或者是學校都訂4套」,因為大家都知道教育部門評審的那套教輔幾乎不用,內容淺而少,而考試的難度遠高於評審的教輔。加上其他因素,導致教輔資料確實有氾濫的現象。
教輔書向來是中國書市一大獲利來源,這項政策也衝擊國營新華書店的經營。微信公眾號「書和店」5日刊發的文章說,和多名新華書店分管不同區塊的負責人交流過,這項限制教輔材料的政策對新華書店的影響不僅是即期的,也是長遠的。今年新華書店還可以在財務方面做出調整,但對2026年的整體業績已全面降低預期。
2021年7月,中國官方公布了「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雙減)的意見」政策,重擊補教業。而最新打擊教輔資料的措施,造成的影響有待觀察。(編輯:張淑伶/邱國強)1141007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