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瑞福:台通過特別預算後 預期美將宣布新一波軍售
(中央社記者侯姿瑩華盛頓14日專電)美國總統川普重返白宮近9個月,尚未宣布新的對台軍售案。美國國防部前印太安全事務助理部長薛瑞福認為,台灣通過國防相關的特別預算之後,可望看到川普2.0宣布首批對台軍售;另外,台美合作生產武器,對雙方都有利。
現為美國智庫「印太安全研究所」(Institute for Indo-Pacific Security, IIPS)主席的薛瑞福(Randall G. Schriver)今天接受中央社記者專訪表示,許多事情取決於台灣是否通過涉及國防的特別預算,若這筆預算如同台灣官員所描述的那般龐大,相信美方會對批准相關軍售給予相當大的支持。
他指出,美國國防部要求台灣國防支出達到國內生產毛額(GDP)的10%,卻又不批准軍售,「這說不通」。因此,他認為,美方正在等待台灣「真正拿出資金」,也就是通過特別預算。
在國防支出方面,薛瑞福認為,台灣提升國防預算及持續增加軍費的承諾,值得肯定,但他更關注的是購買什麼,而非花多少錢。比起追求某個特定的支出比例,他更重視台灣如何運用其資源,相信台灣正走在正確的方向上。
●打造「台灣之盾」軟硬體皆需 台美攜手共建
總統賴清德上週在國慶大會發表演說表示,將透過新的國防預算達成3大目標,一是加速打造「台灣之盾」;二是建構智慧化防禦作戰體系,發揮不對稱戰略的嚇阻效能;三是持續投資國防創新科技,與先進國家軍工進行產業合作。
談及打造「台灣之盾」,薛瑞福表示,台灣需要具備從高空進行感測與追蹤的能力,包括來自衛星、飛機及陸基雷達的資訊,還需要一套能整合資料並優化反應的系統。要能偵測並追蹤來自空中的威脅,包括彈道飛彈與巡弋飛彈,這部分取決於硬體設備,但要達到攔截及反應最佳化,關鍵在於軟體能力。
他預期,這些系統主要將來自美國國防工業,包含新興的技術能力,而不僅是大型國防企業,一些正在崛起的中小型國防科技公司也必須與台灣成為夥伴,才能讓整個計畫取得成功。
●台美共同生產武器 對雙方都有利
美國聯邦參議院軍事委員會主席韋克爾(Roger Wicker)日前訪台表示,他認為美國和台灣共同生產武器未來將會實現。對此,薛瑞福指出,目前美國國內面臨軍備短缺的問題,不僅影響自身軍隊,也影響到美國的安全協助夥伴;因此,提升生產能力將有助製造台美雙方都有使用的武器。
另一方面,薛瑞福表示,在台灣島內預先儲備武器,對應對台海危機而言,「也非常有幫助」。
被問及若自己任職於美國政府,將如何協助台灣強化自我防衛,薛瑞福提到兩大方向。第一,台灣每天都面臨中共脅迫和灰色地帶行動,美國若能多關注台灣在應對灰色地帶行動方面的需求,將有所助益;例如美國應批准E-2D預警機等軍售案,而美國作為擁有先進感測及監測能力的國家,也能在即時資料共享方面加強與台灣合作,助台更迅速做出反應。
第二,他希望擴大現有台美訓練計畫,提供更多訓練機會,不僅在台灣,也包括在美國。
●川習可能登場 沒跡象顯示台灣恐淪為籌碼
此外,川普(Donald Trump)可能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期間會面,外界關注在川普交易性格下,台灣是否淪為籌碼。薛瑞福表示,他沒看到任何跡象顯示台灣會被拋棄或被當作談判籌碼。
他說,台灣並不是美國可以拿來交易的對象。其次,川普雖講求交易,但他不會接受「糟糕的協議」,也不願做出讓習近平看起來比他更強勢、讓中國占上風的事。
甫於9月底訪台的薛瑞福觀察,台灣致力提升國防支出並承諾採購各類系統,以強化嚇阻力,同時也專注於全政府層級的「國家韌性」,例如能源安全、通訊完整性等,這同樣有助提升嚇阻力。(編輯:韋樞)1141015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