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台灣作家節11月起跑 李遠:意義重大

(中央社記者王寶兒台北8日電)台灣作家近年於國際嶄露頭角,台文館因此策畫首屆台灣作家節,11月將啟動為期3週活動,台灣焦點作家、國際作家與會外,還有改編文學的跨域展演,「三隻腳的食蟹獴與巨人」也在其中。
國立台灣文學館今天舉行首屆台灣作家節記者會,文化部長李遠致詞表示,台灣作家節意義重大,「就好像意味著台灣作家終於要出頭了,然後台灣作家終於要創造一個屬於台灣自己風格的、獨特文化的一個文學作品的時代,終於來臨了。」
李遠表示,當台文館提出要辦「台灣作家節」時,「我覺得他們選擇了一個絕對是吃力不討好的工作」,台文館的這一大步,是對台灣文學、文化界的一小步,但回過頭看產業環境,卻也是關鍵的一小步。
李遠說,台灣老中青作家在出版不景氣情況下,卻持續產出新作,如90多歲的作家黃春明最近還出版新書「山爺」,台灣文學如此蓬勃創作狀態下,還有台文館推動文學外譯、文化部推出黑潮計畫等,「你就發現我們的作品其實一點都不輸給全世界作家。」作為文化部,在這個關鍵時刻也應該投入更大的資源。
台文館館長陳瑩芳說,這幾年可以看見許多優秀的作家被邀請到國際文學節,且在國際上表現優異,「我們就覺得說是時候該有一個屬於台灣自己的作家節了」,策畫上期望能以作家、譯者為核心,並串聯不同領域創作者,打造屬於台灣的文學節慶。
為期3週的活動將包含台灣文學國際論壇、文學講座、特展、跨域展演等,焦點作家包含陳思宏、吳明益以及零雨,皆為近年在國際上受矚目作家,而國際作家則包含獲得2025年蘇黎世多元文化文學貢獻獎的瑞士漢學家愛麗思(Alice Grünfelder),還有日本詩人四元康祐。
策展人鴻鴻表示,台灣近年因地緣政治受國際矚目,但當大家看向台灣時,會發現台灣有堅強的文學、藝術陣容,在「團體作戰」階段,可以將節慶作為平台凝聚向心力,不只挖掘潛在文學芽苗,也讓大家透過不同媒材認識作家,像是飛人集社改編「三隻腳的食蟹獴與巨人」為展演,還有科技藝術家黃心健與詩人向陽合作展演等。
2025台灣作家節將在11月7日起舉辦至11月30日,活動地點包含國立台灣文學館、台灣文學糧倉及台灣文學基地。(編輯:李亨山)1141008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