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連水也貧富不均 富人游泳消暑窮人無淨水喝

推薦閱讀
印度一年到頭幾乎都處於高溫狀態,一般民眾由於經濟不寬裕,連在家裡安裝冷氣都是奢望。即便分期付款安裝了冷氣,礙於供電不穩、電費難以負擔等因素,還是無法時時刻刻享受冷氣帶來的舒適。
天氣持續炎熱難耐、身體不斷排汗之下,大量補充水分成為印度人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功課。
印度許多地方都有政府設置的飲水機;街道上常擺放隔熱效果較佳的陶罐,裝水供人飲用;店家、飛機上也規定必須免費提供飲用水。印度人在書包、公事包中,也一定放有水壺,以便隨時能取水,補充身體對抗高溫所需。
即使喝水是印度人日常生活重要一環,清潔的飲用水卻不是唾手可得。根據印度國家智庫「印度轉型國家研究所」(NITI Aayog)的報告,全印度14.5億人中,6億人難以每天獲得穩定、乾淨的供水。
發表在「刺胳針全球衛生」(The Lancet Global Health)期刊的一篇文章顯示,因長期暴露在不衛生的環境,導致腸道出現疾病的情況,深深影響包括印度在內的開發中國家。

傳染病暨流行病學專家沃爾森(Judd Walson)接受今日印度(India Today)訪問時,闡述包括水源在內衛生系統的環境因素,與傳染病之間根深柢固的關聯性。他說:「水污染、衛生條件差,是導致感染的致命因素。」
世界衛生組織(WHO)估計,全球約88%與腹瀉相關的死亡案例,釀禍主因之一就是不安全的飲用水。單是在印度,每年就有約3770萬人因水源不潔染病。
印度自來水管線配置、自來水供應不如先進國家發達。以首都新德里為例,許多使館聚集的瓦桑維哈(Vasant Vihar)及相鄰的瓦桑昆吉(Vasant Kunj)兩個高級地段,每天也只有兩次、每次15到30分鐘供水;民眾必須特別在清晨5時起床,只為在供水時段儲水備用。
即使在首都,新德里除了這兩區外,還有許多地方的社區,仍存在沒有自來水供應,只能靠政府、民間的水車,每週幾次在固定時段載水發放的窘境。
在新德里某社區開雜貨店的潘迪(Durgesh Pandey)告訴中央社記者,他住的社區沒有自來水管線,所有大大小小的用水,靠的是每週兩次政府用水車載來的水。在指定的時間,家家戶戶會把家裡各種容器集中到指定地點接水,待準備的容器裝滿後,再抬回家貯存備用。
潘迪說:「天氣真的很熱,我們也一直流汗,只好一直喝水來緩解。但水實在很有限,連洗澡都得省著用,所以什麼游泳很舒服,我完全無法體會,因為我連泳池都沒看過。而且我能獲得的水,連喝都快不夠了,哪有多餘的水做其他用途。」
這些靠水車載運的水,即使原本就不夠乾淨、經烈日曝曬、也或許摻雜著雨水,但當閥門打開、水汩汩流出時,許多人仍會興奮地當場飲用。看得出珍貴的水資源,對一般印度人來說,是一種奢侈品。
同樣是水,對社經地位較高的人來說,卻有著完全不一樣的意義。
在印度稍具規模的飯店,通常都有游泳池,供房客或俱樂部會員戲水、消暑。每到夏天,游泳班屢屢爆滿;學游泳的小孩,基本上都有一身珠光寶氣的媽媽和佣人隨行,看得出來能跳進泳池游泳的人,在印度非富即貴。
從事房地產買賣的雅達夫(Yadhika Yadav)告訴中央社記者,他讓孫子到五星級飯店學游泳,因為他們家裡就有游泳池,他希望孫子們學會游泳,以後就能在家裡無後顧之憂地,享受泡在水中的愜意時光。
雅達夫表示,他在杜拜也有住所,相較之下,印度用水應該相對比較不方便,但他都交給佣人們打理,「所以我其實不太有感覺」。至於飲用水不乾淨的問題,雅達夫說:「我們從小就這樣喝,頂多拉肚子幾天,應該不會有大問題。」
「水」對先進國家來說,是再普通不過的民生必需品,在印度卻是彌足珍貴的資源。NITI Aayog報告指出,到了2030年,印度用水需求量將是供給量的兩倍。
印度在水資源議題面臨多重挑戰,政府也推出多項大型計畫,試圖扭轉危機,包括透過「水的力量計畫」(Jal Shakti Abhiyan),強化雨水蒐集、補充地下水,也利用「清潔印度運動」(Swachh Bharat Abhiyan)改善水源衛生及污水處理,期盼藉由相關政策克服挑戰,來保障經濟發展、維持社會穩定。(編輯:陳妍君)1140720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