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ility創辦人:台灣將是機器人重要供應鏈

(中央社記者江明晏台北24日電)Agility創辦人赫斯特(Jonathan Hurst)訪台,他表示,旗下人形機器人Digit明年底將推出第5代,會具備全面安全功能,並完成認證,才會展開量產、規模化;許多汽車與電子產品零組件,都在台灣製造,「台灣自然會成為機器人供應鏈的重要一環」。
能率集團旗下能率亞洲、佳能等先前已共同投資Agility Robotics新台幣3億元。Agility創辦人赫斯特(Jonathan Hurst)受邀訪台,今天首站行程拜訪佳能。
赫斯特今天在媒體記者會中表示,台灣是供應鏈中非常重要的一環,許多汽車與電子產品零組件,都是在台灣製造,人形機器人也需要這些零組件,包括相機模組、感測器、處理器,當然還有電動馬達、傳動裝置等。
他接續說,這些技術其實和電動工具的零件很相似,換句話說,「並沒有什麼特別稀有、全新的東西」,但這其實是一個很好的「技術轉換」,從既有的製造技術,自然過渡到新產業。
他認為,台灣現有的製造基礎與專業知識非常重要,「台灣自然會成為機器人供應鏈的重要一環」。他甚至不會感到驚訝,若未來某一天,台灣出現一、兩家企業,能利用本地供應鏈的優勢,設計自己的機器人產品。
針對美國、中國的人形機器人發展,他表示,現在人形機器人的發展非常令人振奮,預料各廠會走不同的路線,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國要在西方市場取得信任相對困難,反而給歐美公司更多機會,但市場的勝負仍取決產品設計。
針對Digit量產計畫,他表示,不會討論具體的時間表或特定的成本目標,但工廠有能力生產最多1萬台機器人,目前正處於即將擴張的關鍵時刻,商業部署的數量還不多,大概只有幾十台,主要原因是安全性,現在對於「動態平衡的雙足機器人」並沒有任何既有的法規環境。
他預告,明年底推出第5代Digit時,將具備全面的安全功能,完成自我認證程序,並且成為建立ISO標準的起點,用來規範如何部署動態平衡的人形機器人,到時,才能開始以「數百、數千」的規模販售,並真正展開量產,那就是規模化的關鍵時刻。
市場傳言,特斯拉Optimus因關節電機過熱、靈巧手承載力不足、傳動裝置壽命短、整體續航力不佳。對此,赫斯特回應,他在創辦公司之前,是奧勒岡州立大學的教授, Agility建立在技術基礎,特別在硬體承受步行方面投入了大量的時間與精力。
他表示,希望人形機器人在「人類環境」中工作,就需要一種全新的技術,能承受地面反覆的衝擊、並且能進行柔順的互動,控制它所施加的力量,這是一門新的技術領域,10年前只有極少數人在研究。「但現在,隨著像特斯拉這樣的公司遇到問題,大家就開始重視」。
展望未來10年,他表示,人形機器人在產業中的進展應該是,一開始會在倉庫中應用,如搬運箱子、卸貨、分揀郵件與包裹,接下來進入製造領域,處理更複雜的零件,再進一步做到組裝與安裝車輛產線,再來才會進入零售與超市;隨著累積機器人在工廠中的運行時數,並收集數據,就能逐步建立認證,人類能逐漸更靠近機器人,至少要10年以上,人形機器人才有可能在家中安全應用。(編輯:翟思嘉)1140924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