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製造五五分 專家:矽盾定義轉為台美共同韌性

(中央社記者鍾榮峰台北29日電)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提出台美晶片製造「五五分」構想,半導體專家今天分析,這意味美國將「矽盾」定義,從台灣獨有轉變為美台共同韌性,此構想可能迫使台積電加速在美擴產,其他供應鏈也需承壓,台灣半導體產業如何確保領先以及資源分配,將是最大挑戰。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28日接受美媒採訪透露,遊說台灣讓美國生產一半晶片、台灣生產一半的「五五分」構想,讓美國可達到50%自製。他認為,美國本土晶片充足才能保護台灣,且美國將與台灣達成貿易協議。
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劉佩真下午接受記者電訪分析,以國家安全角度看,台灣長期以來掌握全球9成以上先進製程晶片產能,被視為保護自身的「矽盾」,不過美方論點卻認為,美國本土晶片充足才能保護台灣,反映美國實際上是將矽盾的定義,從台灣獨有轉變為美台共同韌性。
劉佩真指出,美方認為若台灣晶片產能因衝突中斷,美國將無法獲得保護台灣所需的一切資源(包括軍事和經濟運轉的晶片),因此美方以此為基調,認為必須達成一定程度的晶片自給自足、或至少是「五五分」的共同承擔,才能更無後顧之憂地擔負起保護責任。
從產業競爭力角度看,劉佩真表示,「晶片製造五五分」將使美國製造業回流加速,特別是美方恐迫使台積電在未來這幾年加速在美國建廠,甚至進一步再擴大投資金額,其他供應鏈業者也將同步承受壓力。
劉佩真分析,在美國製造,無論是人力與建廠成本、還是監管複雜度,都遠高於台灣,加上近期美國工作簽證成本大幅提高,因此要實現「晶片製造五五分」,在成本、效率與工作文化差異磨合,都具有高度挑戰。
對台灣來說,劉佩真指出,如何在新協議中確保半導體技術領先地位不被削弱,同時在新設立的海外廠區中保有核心的知識產權和營運控制權,將是最大挑戰;如何確保國內研發和更先進製程的領先地位不受影響,同時滿足海外設廠對高階人才的需求,更是產業必須面對的資源分配難題。
美國總統川普積極推動半導體晶片製造回流美國,外媒先前報導,川普政府正考慮強制規定半導體在美國國內製造與進口、須達1比1的比例,未達「國內生產:海外進口」各半的公司將被課徵關稅,藉此降低對外國製半導體的依賴。知情人士透露,盧特尼克已與半導體業高層討論此一構想。(編輯:林克倫、楊蘭軒)1140929
- 2025/09/29 17:54
- 晶片製造五五分 專家:矽盾定義轉為台美共同韌性2025/09/29 16:44
- 2025/09/29 16:38
- 2025/09/29 04:12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