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文化日勾回憶 荷蘭青年體驗台灣「從亂到禪」

(中央社記者曾依璇阿姆斯特丹28日專電)荷蘭「台灣文化日」27日在阿姆斯特丹舉行,盛況超越去年。曾在台灣當過交換學生的路可韋(Sebastien)對這片土地念念不忘,他在現場被小吃喚起許多回憶,期望有一天長居台灣。
旅荷藝術團體「兩房藝聽」基金會(Chamber X Chamber)與荷蘭台灣商會、駐荷蘭台北代表處合作,在阿姆斯特丹De Hallen藝文中心舉辦「A Taiwan Moment 台灣文化日」,邀請樂團現場表演,並提供正宗台灣美食,以及藝品和遊戲攤位等。
「兩房藝聽」的劉知昂說,台灣文化可以透過多元方式呈現,包括美食飲料、手工藝、表演藝術、童書等,這些事物都是台灣文化的其中一面,可以讓人感受到當下的珍貴,因此將活動命名為A Taiwan Moment(台灣片刻)。
駐荷蘭代表田中光致詞時說,文化無法定義,但必須要有靈魂,「沒有靈魂的文化,就只是一場秀」;台灣文化有著長久的開放和韌性,「如今我們的文化擁抱傳統,但也接受新思維」,在談高科技的同時,文化連結仍是將雙方凝聚在一起的本質。
27歲的路可韋帶著朋友來到台灣文化日。他在海牙就讀大學時,因學生交換計畫去過兩次台灣,各待了半年時間,現在仍可用簡單中文溝通。對他來說,台灣文化日讓他「回憶重上心頭」。
他接受中央社訪問時說,在台中朝陽科技大學當交換學生時,因為常去「小七」(便利商店),與店員對話機會多了,中文也漸漸流利起來。
他眼中的台灣繁忙不已,有些公車司機很「瘋狂」、路上機車也很多,然而,「乍看很混亂,一旦順其自然,卻會覺得很Zen(放鬆)、很祥和。」
交換計畫結束後,路可韋對台灣念念不忘,來到台灣文化日,看到珍珠奶茶、滷肉飯、麵線,又被台灣人環繞,回憶鮮活了起來。
路可韋說,台灣人非常友善,「我還想再去,我想在這裡工作一段時間,存點錢,然後打算永久留在那裡。所以我不是要回這裡(荷蘭),我是想回台灣,在那裡生活。」
旅荷3年的謝易呈在科技重鎮愛因霍芬(Eindhoven)從事科技業供應鏈相關工作,特地來到120公里外的阿姆斯特丹為台灣活動捧場。
他說,身邊的荷蘭朋友對台灣的認識,很多是基於科技、半導體、晶片,但也認為台灣社會多元、友善且包容,感覺台灣在荷蘭社會的曝光度愈來愈高。(編輯:陳慧萍)1140928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