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美國能用的棍子比蘿蔔多很多 台積電壓力增
(中央社記者曾智怡台北15日電)美國總統川普關稅政策牽動全球供應鏈,學者今天指出,台灣半導體原具備4項競爭優勢,但現在除了晶圓代工模式,其餘均已被破壞;而台積電正面臨美國政府越來越多壓力,「他(美國)能運用的棍子比蘿蔔多很多」,須妥適管理風險。
中華經濟研究院今天舉行「因應川普2.0國際供應鏈新變局」國際研討會,台灣大學經濟系名譽教授陳添枝指出,過去台灣半導體競爭力包括具單一區域群聚效應、密集人力資源、晶圓代工模式、自由貿易等4種,但現在除了晶圓代工模式之外,其餘都已被破壞。
陳添枝表示,供應鏈重組已是現在進行式,台積電多數客戶來自北美,也成美國政府可使用槓桿,促使產能移至美國本土。
陳添枝也點出台積電所遭遇海外生產管理挑戰,包括缺乏建廠專業知識、技術、工人,以及缺料、法規過時、基礎建設不足;地緣政治風險方面,為落實美國對AI晶片出口管制,台積電南京廠產能只能維持當前水位。
中經院副院長陳信宏不諱言指出,目前台積電正面臨美國政府越來越多壓力,「他(美國)能運用的棍子比蘿蔔多很多」,美中也不排除從反托拉斯角度切入,對相關企業施加壓力,須妥適管理風險。
不過,陳信宏說,台積電現在已不一樣,過去僅為單純晶圓代工廠,近年著手光罩設計、先進封裝技術開發等,也是一種對可能的反托拉斯調查或攻擊的防禦性措施。
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全球行銷長暨台灣區總裁曹世綸表示,無法預測川普政府最後採取何種手段,而台積電等業者投資美國,當然是希望減緩地緣政治風險,當中包含反托拉斯風險,凸顯全球生產布局重要性。
韓國國際經濟政策研究所(KIEP)高級研究員鄭衡坤認為,壟斷其實很難維持,因客戶都不希望只有一家廠商壟斷,自然會找第2大供應來源,作為談判籌碼。換言之,背後有一股自然市場力量支撐龍頭以外供應商存活,只要龍頭業者不干預過程。
曹世綸指出,壟斷有不同定義,若納入DRAM、晶圓代工產能,台灣市占約20%,可能落後韓國;但單看晶圓代工,台灣市占有6成之高,包含台積與其他業者。進一步檢視先進製程市占達9成,若看AI晶片市占則幾乎百分之百;但若將封裝也算入,台積電市占率又會減少,也是為何台積電有第2波對美投資。
近日中國宣布進一步緊縮關鍵礦物出口管制,陳信宏提醒,業務相關企業需考慮適當礦物選擇、回收再利用技術發展等;他不諱言,這一定會波及台灣部分企業,例如大立光已宣布受影響,台積電也可能受到影響。(編輯:張良知)1141015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