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全球銀行摩拳擦掌 搶攻台灣8兆美元財富管理市場
(中央社台北17日綜合外電報導)彭博報導,隨著台灣鬆綁對資產管理的監管,全球各大銀行正摩拳擦掌,搶攻台灣快速成長的8兆美元資產管理市場大餅。
報導中表示,台灣7月成立亞洲資產管理中心高雄專區,瑞銀集團(UBS Group AG)、滙豐控股(HSBC Holdings Plc)和法國巴黎銀行(BNP Paribas SA)等多家銀行紛紛招兵買馬,以強化本身在地實力、搶攻這塊市場。
瑞銀明年在台灣面對客戶的員工人數擬增加10%至15%,並擴大在高雄的中、後台業務,以利管理資金流。渣打銀行(Standard Chartered Plc)過去3年駐台財富專家人數增加了兩倍,並將在未來幾個月招募更多員工。
滙豐近期擴張在地財富團隊,以支持其在高雄的試點業務後計畫進一步擴大規模。法國巴黎銀行則準備未來2年內在台增加約15名客戶經理。
高雄專區規定較寬鬆,目的在協助銀行業善用台灣快速成長的個人資產,這受惠於全球對半導體需求的激增,而半導體正是人工智慧(AI)崛起的基礎。
瑞銀台灣區總經理蘇韋毓表示,本土科技業者隨著AI熱潮水漲船高,以及過去幾年台灣民眾投資股市,創造了大量的財富。他表示,高雄專區是監管機構邁出的第一步,未來還會繼續鬆綁監管。
瑞銀報告顯示,近年台灣財富平均成長35%,成長速度居全球第3。目前台灣百萬富豪人數已超越香港,幾乎是新加坡的兩倍。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亞太區財富管理部門主管徐亦釗(Vincent Chui)指出,「台灣的AI生態系統正推動新一波造富浪潮,既惠及科技界資深人士,也造福年輕一代科技創業者和投資者」,「與台灣企業關係密切的全球銀行占據最有利的位置,能夠把握這波浪潮」。
國泰世華私人銀行執行長傅伯昇表示,政府前所未有的鬆綁監管之舉讓銀行摩拳擦掌躍躍欲試。該行今年已投入新台幣數千萬元用於人才培訓項目,並打算在2026年把投資提高一倍。
報導中指出,儘管政府希望將更多財富留在台灣內部,但這一目標的實現也面臨一些短期內難以消除的障礙。首先是中國犯台風險。再者,台灣與香港和新加坡等區域金融中心相比,稅負更高,外匯管制更嚴格,也使富裕階層更願意把資產放在海外。(編譯:劉淑琴)1141017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