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部調查:AI專利申請台灣全球第9 聚焦機器學習
(中央社記者曾智怡台北23日電)經濟部智慧財產局今天發布各國AI專利技術布局調查指出,全球包括台灣在內,AI專利技術申請以機器學習、機器視覺為大宗;申請量方面,台灣排名第9,申請件數8年內成長近9倍,彰顯台灣全球AI布局要角地位。
智慧局今天針對AI專利整體技術及其AI硬體、知識處理、機器學習、演化計算、機器視覺、自然語言處理、語音、規劃與控制等8個分項技術,透過全球專利檢索系統(GPSS),發布AI專利申請趨勢調查結果。
全球趨勢方面,智慧局長廖承威表示,中國大陸AI專利整體技術申請數量遠超其他國家,美國則透過龐大研發投入和資金支持,在影像處理、自然語言處理、大型語言模型(LLM)等AI核心專利保持領先地位,但2020年起增幅趨緩,顯示部分企業可能考慮採取「封閉策略」以營業秘密保護技術優勢。
廖承威進一步說,韓國AI專利申請穩定成長並集中於智慧家電、醫療影像與零售應用,日本AI專利近年呈緩慢下滑,著重於醫療診斷及醫療影像應用。
根據智慧局調查結果,全球AI整體技術專利申請數量近10年大幅成長,2020年已突破3萬件,就分項技術而言,機器學習、機器視覺為各國AI專利技術申請熱區。
至於國內整體申請件數趨勢與全球相同,2017年起持續大幅成長,與2014年相較,2021年成長接近9倍,同樣是以機器學習、機器視覺申請案占比最多,其中,機器學習更是大增21倍。無論在全球或台灣,這2分項技術加總占比皆已過半。
觀察前10大專利申請局,台灣排第9名,廖承威指出,台灣人口雖然不多,但仍憑藉著半導體製造、硬體優勢打入排行榜,顯見在全球AI專利布局中,台灣為重要選擇。
攤開全球AI專利技術各國參與排行,依序為IBM、北京百度網訊科技、微軟、三星電子、谷歌、平安科技(深圳)、華為、BOSCH德國、亞馬遜、英特爾,可見美中AI專利技術擁有高度競爭力。
台灣部分,主要技術參與者為企業和研究機構,名次依序為鴻海精密工業、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阿里巴巴集團服務、中華電信、高通、三星電子、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應用材料、英業達、北京市商湯科技開發。
值得注意的是,「專利王」台積電並未上榜,廖承威解釋,台積電是依照客戶需求製造各類晶片,假設要申請專利,專利權也是屬於客戶上,也可能有營業秘密考量。智慧局官員補充,台積電研發經費確實很高,但多屬於晶片半導體製造技術,並未落在AI專用技術定義範疇。(編輯:楊凱翔)1141023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