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遊蕩犬問題 農業部:在地化管理、宣導正確飼養

2025/9/30 21:33(9/30 21:52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示意圖。(圖取自Unsplash圖庫)
示意圖。(圖取自Unsplash圖庫)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汪淑芬台北30日電)動保團體與民眾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出「落實收容所人道安樂死」及「餵食者應承擔飼主責任」訴求。農業部表示,應推動在地化管理,並透過宣導教育,建立正確飼養觀念。

農業部今天發布新聞稿回應表示,近期社會對遊蕩犬管理高度關注,涉及動物福祉、公共安全與生態保育,理解並尊重多元意見,農業部已召開座談廣納各界建議,將持續推動兼顧人道與實務的管理政策。

農業部表示,管控犬貓數量須從源頭做起,飼主應完成寵物登記與絕育,避免棄養與無計畫繁殖,地方政府除推動絕育補助並加強執法外,也應結合社區與民間團體,推動在地化管理;透過責任飼養、政策支持與社區參與,才能有效控制遊蕩犬數量,並降低收容壓力與社會矛盾。

針對遊蕩犬的餵養問題,農業部說,餵養行為型態多元,對社會、環境與生態影響不一。農業部已公告野生動物保護區、自然保護區及自然保留區等生態敏感區,全面禁止餵食,優先維護生態安全;其他公共區域則依「廢棄物清理法」或「國家公園法」,處理餵食造成的環境與衛生問題。

至於不當餵養行為是否進一步納入「動物保護法」,農業部認為,仍需研議並凝聚共識,將持續推動社區教育與自主管理,協助居民建立正確飼養觀念,完成家犬絕育與寵物登記,推動在地化、有秩序且可持續的犬隻管理,長期有效降低遊蕩犬對環境與生態的衝擊。

針對收容所安樂死問題,農業部強調,安樂死是國際普遍認可、基於動物福祉原則的必要措施。「動物保護法」第12條也明定,在動物重傷病、患傳染性疾病或危及公共安全等情況下,收容所得依法進行人道處理。

農業部表示,將督導各縣市建立公開透明、公正嚴謹的評估與執行程序,並提供收容機構專業訓練與支持,確保政策落實不因社會輿論而失衡,真正達成維護動物福祉目的。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農業部重申,遊蕩犬管理不可能依賴單一措施或部門完成,必須整合中央、地方與社區力量,從源頭治理、餵養管理、收容安樂死到收容設施規劃,形成完整而在地化的管理模式。

此外,農業部說,透過宣導教育,強化飼主責任,落實社區自主管理,並在必要時依法執行安樂死,才能真正兼顧動物福祉、公共安全與生態保育,並為動物找到更具尊嚴的出路。(編輯:吳素柔)1140930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