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青少年新世代參訪團 北歐學習民主與公共對話

(中央社記者辜泳秝斯德哥爾摩2日專電)由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暖暖蛇青少年共學團與小民參政歐巴桑聯盟的成員組合而成的青少年新世代參訪團,1日完成北歐4國參訪行程,成員表示北歐各國對於青年參政與國家防衛的意識值得台灣學習。
「新世代台灣:北歐視角,對話平等與民主的未來」參訪團由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暖暖蛇青少年共學團與小民參政歐巴桑聯盟的成員組成,成員中有9位14到18歲的青少年,他們親自參與長達1年的籌備工作,到北歐4國:挪威、丹麥、瑞典、芬蘭,針對社會、教育、政治、經濟、民防、環境議題做訪問。
參訪單位多元,包括在挪威當地的高中觀摩校園模擬全國選舉,各政黨青年部的政策辯論;在瑞典拜訪家庭中心、參訪瑞典國會並與國會議員交流;在芬蘭參訪民防避難所與安克羅核廢料處置場 (Onkalo spent nuclear fuel repository)等。
14歲的成員謝侑呈表示,他對挪威的Folk School教育理念特別印象深刻,這所學校重視特質教育,並以此培養學生的自信心,這跟他在共學團中的學習很類似。
15歲的林寓烜表示,他對北歐的社會結構與國家意識印象深刻,他觀察到,北歐人的國家意識強烈,在參訪芬蘭期間發現芬蘭人的國防意識很一致,台灣比較難一致對外。
15歲的呂恩惟說,她在挪威高中時看到青年黨部的成員去高中校園辯論,挪威高中生主動參與政治,讓她印象深刻,因為在台灣她不太談政治,也覺得政治離自己很遠,但在挪威看到這樣很平等的政治參與,覺得很特別。
她對北歐「不比較」的社會風氣也有所觀察,在台灣比較習慣競爭,讓她覺得很累,在北歐不強調大學排名,有不一樣的文化。但她也觀察到,在學校進度比較超前的人會被要求停下來等後面的同學,她認為,這樣的風氣也許會讓青少年長期處於舒適圈而看不到自己的價值。
16歲的成員張瑞捷在參訪後觀察到北歐政治、社會的很多思考與討論都是建構在「國家」的前提之上,討論的重點是針對國家,可以少掉許多不重要討論。
參訪結束後,成員們希望可以透過舉辦類似挪威高中的模擬辯論、研究選舉制度、投稿等行動,將此行所見所聞分享給更多的台灣年輕人。
他們也表示,在北歐看見國家對青年政治參與的支持,社會參與應該納入所有人,青少年不應該因為年紀而被排擠或歧視。參訪團團長張淑惠表示,希望以「全台灣都是孩子的學校」的理念,繼續鼓勵青少年參與社會。(編輯:吳柏緯)1141002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