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寒露到天氣漸轉涼 中醫建議「少辛多酸」飲食防秋燥

2025/10/8 00:00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台北大稻埕碼頭遊憩民眾撐傘防曬。(中央社檔案照片)
台北大稻埕碼頭遊憩民眾撐傘防曬。(中央社檔案照片)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網站)10月8日迎來24節氣中的「寒露」,這是深秋的節令,儘管名字中有一個「寒」字,卻不代表天氣會像冬天一樣寒冷,所謂「時露寒冷,而將欲凝結,故名寒露」,意思為此時氣溫會比在9月初的節氣「白露」還要更涼。

寒露也是大家所熟知的「秋後熱」或「秋老虎」的時節。如果有颱風過境,就會造成短暫的熱氣。國健署指出,秋高氣爽的時節,白天的高溫還是有可能造成熱傷害,不能輕忽。而預防熱傷害的重點在保持涼爽、補充水分,不要等到口渴才補充水分。

深秋後天氣漸漸轉涼,長庚紀念醫院中醫部中醫婦科主治醫師郭順利提醒,這個季節容易導致下半身寒冷、上半身燥熱,出現口乾舌燥、皮膚乾癢等秋燥症狀,飲食方面應以「少辛多酸」為原則。

google news透過 Google News追蹤中央社

他指出,少吃辛辣、烤炸的食品,避免使燥熱加劇,多吃涼潤養陰的食物像是柑橘、山楂、蘋果、水梨等蔬果,以及口感黏滑的食物如秋葵、山藥、絲瓜等,都能生津潤肺。

作息上,秋天應早睡早起,以適應接下來漸漸變冷的天氣,且深秋後越能感受到早晚的涼意,因此也要留意溫度變化,做好身體保暖。(編輯:林品妤)1141008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