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成職災死亡和解金不到300萬 勞動部增7措施爭補償

(中央社記者陳婕翎台北23日電)據統計,國內3成職災死亡和解案金額低於新台幣300萬元,與勞資雙方資訊、權力與經濟不對等有關,勞動部擴大7措施,加速初步檢查表、全程律師與通譯協助等,新制明年元旦起上路。
從事鋪設鋼板作業的工人C去年4月因鋼構開口處未設置防墜措施,不慎墜落身亡。家屬對案情不熟悉,也不了解勞保、職災保險、民事與刑事程序及求償項目,加上經濟壓力沉重,需負擔喪葬費及子女教育費等開銷,遺孀為外籍配偶,育有2名年幼子女需扶養,陷入求助無門的困境。
工人C家屬的經歷是許多職災家庭的縮影,據勞動部113年統計,約3成職災死亡案件和解金額未達300萬元,部長洪申翰今天在記者會坦言,這樣的和解金額確實偏低,不少家屬反映並非不願追究責任,是勞資存在資訊、權力、經濟資源不對等現象,不得不草率簽下和解條件。
勞動部將推出「職災勞工及家屬法律權益協助方案」,提供即時且完整的支援,協助無力的職災勞工與家屬。職業安全衛生署長林毓堂說,針對職災檢查報告需待核定,無法即時取得、缺乏律師專案性協助、職災後和解金額偏低、雇主可能脫產等痛點,協助職災勞工採行7大措施。
新制措施為「由勞動檢查機構及早提供初步檢查表」、「全程律師協助(諮詢至訴訟)」、「職災死亡重傷案法扶協助不限資力」、「提高職災勞工和解、調解或訴訟的補賠償金額」、「使雇主負起職災的必要責任」、「假扣押程序的擔保提存費用代墊」、「職災移工全程通譯協助」。
林毓堂表示,對一般家庭而言,從和解、調解到訴訟階段,面臨龐大律師費用壓力,缺乏資料與專業法律協助,許多家屬被迫在雇主提出和解條件,因經濟因素輕率答應不合理協議。改善問題規劃具體措施,如與法律扶助基金會合作,免除資力審查,確保家屬能立即獲得法律支援等。
勞動關係司長王厚偉表示,若調解階段無法達成共識,案件必須進入司法訴訟程序,勞動部將提供「免資力審查」法律扶助,避免因程序冗長或經濟困難延誤救濟。新方案中納入刑事訴訟費用補助,涵蓋「業務過失致死」等刑事責任案件,律師在蒐證等相關費用上都可獲得補助。
勞動部也將強化語言協助,王厚偉說,將提升通譯與翻譯費用上限至10萬元,避免語言障礙影響救濟權益。此外,職災家屬若因訴訟導致生活困難,將可獲得「訴訟期間生活費補助」,同樣免除資力審查,讓家屬能儘速取得經濟支持,度過生活難關。上述新制將於明年元旦起上路。
律師劉冠廷認為,這次新制最大亮點是「全程通譯」服務。移工與外籍配偶人數不斷增加,移工的工作環境辛苦、職災發生率高,這是非常落地的政策考量。台灣長期存在仲介壟斷問題,翻譯往往也是仲介安排,翻譯是溝通的重要橋樑,建議政府可藉此建立官方長期合作的專業通譯名單。(編輯:李亨山)1141023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