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橋梁計畫啟動 總統盼深化高教培育諾貝爾獎得主
(中央社記者許秩維台北10日電)「台灣橋梁計畫」首場講座今天登場,總統賴清德表示,盼搭起台灣與世界合作橋梁,並以此為契機深化高教,為台灣培育更多諾貝爾獎得主,為世界和平、繁榮、永續做出貢獻。
為推動台灣與國際頂尖學術界交流,中央研究院與國內12所學研機構共同推動「台灣橋梁計畫」,於2025年至2026年間,將邀請31名諾貝爾獎得主來台舉行演講與學術交流活動,今天在台灣大學舉行開幕式暨首場講座,也納入台大「宋恭源先生頂尖研究講座」系列活動。
「台灣橋梁計畫」首場講座邀請2010年諾貝爾獎得主安德烈.蓋姆發表演講並與師生交流。安德烈.蓋姆以發現「石墨烯」聞名,石墨烯兼具極高強度與優異導電性,開啟奈米科技新時代,被廣泛應用於電子元件、能源與醫學領域。
身兼「台灣橋梁計畫」榮譽主席的賴總統致詞時表示,當前世界變化不斷,面臨地緣政治衝擊、極端氣候風險、供應鏈重組等關鍵議題,唯有透過不斷對話,讓科學、教育、外交3個領域攜手並進,才能為世界變局找到最適切解方。
賴總統提到,希望台灣的大學不只是學習場所,更是知識創新的學術夥伴,政府積極推動各項政策,支持高教的國際連結與人才培育,例如高教深耕計畫已進入第2期;今年也核定4所大學的全校型計畫,協助學校深化國際連結。
賴總統指出,今年也同時啟動國家重點領域頂尖研究中心計畫,在5所大學設立6個研究中心,聚焦AI、生醫、資通訊等前瞻領域,期待帶動跨國合作與創新突破,讓台灣成為全球科研與技術發展重要樞紐;他也期待透過「台灣橋梁計畫」,搭起台灣與世界合作的橋梁,並以此為契機深化高教,為台灣培育更多諾貝爾獎得主,為世界的和平、繁榮、永續做出貢獻。
中央研究院院長廖俊智表示,「台灣橋梁計畫」促進台灣與世界頂尖學者深度交流,透過諾貝爾獎高知名度,激勵學子拓展國際視野,並喚起社會各界對基礎科學的重視,共同打造經費穩定、自由開放、鼓勵創新的科研環境,也讓台灣學者有機會體會到深度基礎的研究所需的動力、原創力,以及更重要的耐力。
台大校長陳文章提到,「台灣橋梁計畫」不僅是科學知識交流,更是理念與價值的連結,透過與諾貝爾獎得主面對面的學術對話,讓師生能直接汲取國際前沿的智慧與研究精神,深化科研能量並拓展視野。
中央研究院前院長李遠哲指出,科學的價值不僅是發現真理,更在於促進人類的理解與和平,「台灣橋梁計畫」讓科學家能跨越文化與地域隔閡,共同思考人類未來方向;當科學以關懷社會與人類命運為核心,才能真正發揮永續力量。(編輯:陳仁華)1141110
- 2025/11/10 11:20
- 台灣橋梁計畫啟動 總統盼深化高教培育諾貝爾獎得主2025/11/10 11:12
- 2025/11/09 11:49
- 2025/11/08 19:26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