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印度教遺跡Ketupat 印尼開齋節必吃

2021/5/13 08:54(5/13 20:03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石秀娟雅加達13日專電)今天是伊斯蘭開齋節。歷史學家說,印尼穆斯林必備食物印尼粽Ketupat是印度教遺跡,15世紀伊斯蘭教傳入爪哇島後將地方文化與開齋節結合,至今仍是不可取代的傳統。

印尼穆斯林經過一個月齋戒,今天晨禱後,傳統上會拜訪親友,祈求原諒彼此過去一年犯下的過錯,互相祝福,並一起分享食物,慶祝象徵新生的開齋節(Idul Fitri),其中最不可缺少的食物就是稱為Ketupat的印尼粽。

開齋節前夕,雅加達許多傳統市場有賣Ketupat粽囊的小販,他們將椰子樹葉的葉梗去除後,快速編織成方形粽囊,民眾買回一串串粽囊,將白米從側邊放入,在水中煮2至3小時至熟透,搭配咖哩、椰奶、雞肉或蔬菜等,成為經典的節慶料理。

市場小販阿瑞夫(Arif)說,每年都要做Ketupat粽囊,這是傳統、穆斯林的習俗,代表開齋節到了。瑞塔(Rita)說,迎接開齋節,穆斯林都要吃Ketupat慶祝。

印尼帕加加冷大學(Padjajaran University)歷史系教授法德利(Fadly Rahman)日前接受中央社訪問時指出,穆斯林開齋節享用Ketupat的傳統是「印度教文化在爪哇島的歷史遺跡」,印度教在爪哇島盛行時就有Ketupat,當時稱Kupat。

法德利說,和許多農業社會一樣,當時印度教也有對天地神明表達敬畏、感恩的慶典,使用Kupat為祭品,現在仍保留在以印度教為主要信仰的峇里島,當地稱為Tipat。這說明Ketupat在伊斯蘭教傳入爪哇島前就已經存在。

伊斯蘭在15世紀由出生在東爪哇的蘇南.卡利查加(Sunan Kalijaga)傳入爪哇島,他是印尼穆斯林稱呼的九聖(Wali Songo)之一,即傳播伊斯蘭的先驅。

法德利說,蘇南.卡利查加在爪哇島傳播伊斯蘭教時,擁抱Kupat的慶典,讓民眾更容易接受伊斯蘭教。他並賦予在開齋節吃Kupat的新義,這也證明伊斯蘭教傳入爪哇島時,「非常重視在地的傳統文化與習俗」。

法德利說,爪哇人非常擅用隱喻,編織Ketupat的椰子葉在古爪哇語代表良心,米代表無法滿足的物慾,在開齋節吃用椰子葉包覆的米,代表經過齋戒月的深自反省,在開齋節向親友承認過錯後,「洗淨過去一年的罪惡,獲得重生」。

印尼最喜歡的Ketupat料理是混合椰奶、咖哩醬汁等多種香料的搭配。法德利說,這是受印度教與阿拉伯文化影響,並融合爪哇在地飲食習俗的多元和諧象徵。

印尼大學(University of Indonesia)的歷史學家博丹(Bondan Kanumoyoso)指出,從語言學觀點,Ketupat的古爪哇語是kupat。kupat的意思是「承認自己的罪惡,並且改正錯誤,人們不得再憎恨任何人,要原諒彼此」。

博丹說,雖然這只是象徵,但是「Ketupat教導人們要和平相處,相互理解」。

穆斯林在開齋節返鄉探訪親友是最重要的傳統,自去年起因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印尼政府禁止民眾返鄉,很多人選擇改透過網路與家人遠距團聚。

傳統上穆斯林在開齋節時必須到清真寺捐款奉獻(zakat),濟助需要幫助的人,但疫情關係,部分清真寺改以轉帳辦理。

博丹說,時代改變,很多開齋節傳統變成用手機透過網路進行,但開齋節吃Ketupat是「不可取代」的文化。尤其因疫情影響,開齋節無法與親友團聚的感覺更強,也特別感受到Ketupat強化人們感情與連結的意義。(編輯:韋樞/馮昭)1100513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