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中國支持巴勒斯坦 立場鮮明但實力有限

2025/9/23 04:22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張淑伶台北23日電)以哈戰爭持續近2年,加薩人道危機加劇,西方國家紛紛表態承認巴勒斯坦國。中國作為最早與巴勒斯坦國建交的國家,目前在中東角色仍以「道義」為主,介入衝突的實質能力不若美國,但未來影響力將持續增加。

2023年10月7日,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瑪斯(Hamas)派槍手滲透到以色列城鎮發動攻擊,造成約1200人死亡,並挾持超過200名人質。以色列軍方對此反擊,多次突襲加薩走廊。

中國第一時間並未點名譴責哈瑪斯,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在兩天後的記者會上說中國是「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共同的朋友」,並強調以「兩國方案」解決以巴衝突的立場。

一直要到2025年5月10日,中國駐以色列大使肖軍正接受以色列新聞媒體訪問時才明確說出:「哈瑪斯的暴行不人道、不可饒恕、令人憤慨。中國反對並譴責哈瑪斯在10月7日的所作所為,這一點非常明確。」而這是在美國總統川普出訪中東的前夕,中國表態的時機引發議論,被認為有分化以美、拉攏以色列的味道。

事實上,早在攻擊事件一週後的2023年10月14日,中國外長王毅在與土耳其外長的通話中就批評以色列的行為已超越自衛範圍,並表示「巴以局勢發展到今天的地步,根本原因是巴勒斯坦人民的建國權長期遭到擱置,生存權長期不能落實,回歸權長期遭到漠視」。

要看懂中國「支持巴勒斯坦但對哈瑪斯有所迴避」的態度,就必須理解中共建政後對第三世界的支持立場,以及其外交政策要在踐行自身「不干預」理念、反對恐怖主義、顧及經濟發展需要等不同原則間平衡。

●中國支持巴勒斯坦建國 歷史因素主導

根據中國官方表述,「中國是最早支持巴勒斯坦民族抵抗運動並承認巴解和巴勒斯坦國的國家之一。」

1964年,巴勒斯坦解放組織成立,第2年就在北京設立了享有外交機構待遇的辦事處。1988年11月巴勒斯坦宣布在約旦河西岸地區成立巴勒斯坦國,中國很快宣布與巴勒斯坦建交。

中共1949年建政後,在由毛澤東主政的年代,對外政策基調是支持第三世界(所謂「亞非拉」)人民反抗強權與反殖民。以色列受歐美支持,巴勒斯坦解放運動自然就受到中國支持。已故的巴解組織領導人阿拉法特(Yasser Arafat)曾經14次訪問中國,其繼任者,巴勒斯坦總統阿巴斯(Mahmoud Abbas)自2005年以來也5次訪問中國。

有中國國際關係學者向中央社分析指出,早期中方對巴勒斯坦的支持是以政治支持為主,其他方面非常薄弱。2001年美國發生恐怖攻擊911事件,中國認為自身在新疆也面臨極端民族主義、分裂勢力和極端宗教思想威脅,反恐成為中國的政策優先。所以,中國儘管對巴勒斯坦依然給予政治支持,但具體行動上,對於牽涉到恐怖主義的事就相當保留。

有別於約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1987年底正式成立的哈瑪斯實際控制著加薩走廊(Gaza Strip),它被歐美等國認定是「恐怖組織」,也不像巴解組織承認以色列的生存權。不過,中國並未稱哈瑪斯為恐怖組織。

●反恐優先 中國對哈瑪斯有支援有迴避

2024年7月23日,巴勒斯坦多個各派系在北京簽署「北京宣言」。中國外長王毅當天會見了巴勒斯坦最大派系法塔組織(Fatah)副主席,但官方未說明王毅是否有會見控制加薩的另一大派系哈瑪斯的代表。以色列外長卡茲(Yisrael Katz)則在社群平台X說,哈瑪斯與法塔在中國簽署戰後共同控制加薩的協議,批評這是不拒絕恐怖主義。

中國究竟暗地裡對哈瑪斯有無更多支持,有學者提出不同看法。曾任職於美國空軍的外域軍官、現為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際駐點學者的萊拉里(Guermantes Lailari),2024年4月發表文章指出,哈瑪斯政治局主席哈尼亞(Ismail Haniyeh,2025年5月遭以色列擊斃)曾至北京的「中國人民大學」學習;哈瑪斯軍事領導人戴夫(Mohammed Deif,後被以色列擊斃)1996年到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械工程學院學習火炮、火箭、炸藥的製造技術。

文章還說,根據多個消息來源,這次的以哈戰爭中,以色列國防軍在加薩發現大量中國武器和先進炸藥、情報收集設備和其他軍事物資,也發現了兩名來自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隧道工程師,這意味著中國幫助哈瑪斯在加薩建造大規模的隧道網絡。

中國在2024年1月否認提供哈瑪斯高階的武器設備,但萊拉里說,即使這些中國製武器是經由伊朗提供給哈瑪斯的,中方也知情。

●中東和平符合中國利益 但斡旋能力有限

中國在2002年開始設立「中國政府中東問題特使」,至今僅20餘年。前述中國學者說,這更像是大國為了維護自己利益和立場而設置的位置,但其實十多年來「幾乎沒有什麼動作,沒有什麼存在感」。

2023年3月,在中國的斡旋下,沙烏地阿拉伯和伊朗這兩個長期競爭的對手同意恢復外交關係並重啟各自的大使館。這令外界對中國的影響力刮目相看。中國仰賴外界能源供應,因此希望中東穩定和平,但在軍事停火等斡旋上,中方一直沒有發揮特別的作用。

今年6月,作為以哈戰爭的延伸,以色列與伊朗用前所未有的程度相互攻擊,美國也發動「午夜重錘行動」,出手打擊伊朗境內核設施目標,並首次在實戰使用「巨型鑽地彈」。但作為伊朗夥伴及其石油最大買家的中國,除了呼籲情勢降溫,幾乎毫無作為。

華府智庫「捍衛民主基金會」(Foundation for Defense of Democracies)中國事務高級研究員辛格頓(Craig Singleton)分析道,中國堅持停留在口頭表態,因為若是「承諾過多卻履行不足,會凸顯其力量投射的限度」。也有分析認為,中國會避免在中東問題上與美國正面對抗。

在看待巴勒斯坦問題上,中國的支持主要還是體現自己的「道義立場」,但巴勒斯坦也不是毫無回報。

2023年6月,巴國總統阿巴斯訪問中國,他在中國關切的問題上都表態支持。在兩國聯合聲明中,他明確表示新疆不是人權問題,而是反暴恐、去極端化和反分裂問題,「巴方堅決反對藉口涉疆問題干涉中國內政」。而信仰伊斯蘭教的阿拉伯國家,幾乎都未對新疆人權問題提出疑義,這對中國安撫國內穆斯林十分重要。

訂閱《國際新聞》電子報 第一手掌握世界最新脈動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此外,中國和以色列自1992年建交,前述中國學者說,兩國的技術與經貿合作利益遠大於混亂的巴勒斯坦所能提供的。中以建交也體現出,中方希望跟中東國家發展更豐富、平衡的利益關係。

他說,隨著中國國力提升,中國參與中東的力度也會提升,但目前能斡旋的就是「力所能及」的協議,中方也明白自身干預力度仍然有限。(編輯:朱建陵)1140923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兩國方案峰會 阿盟:此為中東和平唯一道路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