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漲H-1B簽證費多國趁勢補強 全球人才大洗牌

(中央社華盛頓22日綜合外電報導)川普政府突如其來宣布對H-1B工作簽證徵收10萬美元費用,讓許多雇主、學生與外籍工作者措手不及。另一方面,韓國及歐洲多國擬趁機吸引外國人才,填補美國收緊移民後的缺口。
美聯社報導,白宮自19日宣布這項政策後,試圖向緊張不安的企業保證,這筆費用不適用於現有簽證持有人,也不會讓正在國外的H-1B員工因無法繳交10萬美元而困在境外。新政策自美東時間21日凌晨12時01分正式生效。
儘管政府出面安撫,部分企業仍建議員工暫時不要出國,直到政策細節更明朗。
歐巴馬政府時期的美國國籍暨移民局(USCIS)局長、現為Seyfarth律師事務所合夥人的羅德里格斯(Leon Rodriguez)說,目前還有一些基本問題沒答案,比如「這10萬美元要怎麼繳?一般政府機關收費都會有一套流程、收費表格等,但我們現在根本不知道實際作業辦法。」
以下為H-1B簽證計畫以及川普政府相關措施的重點整理:
什麼是H-1B簽證?誰會用到?
H-1B簽證由1990年「移民法」(Immigration Act)設立,是「非移民簽證」的一種,允許美國企業聘僱本地難以尋得的專業技術人才。這類簽證並非為想要永久留美的人設計,但部分持有人之後確實會透過轉換其他身分繼續留在美國。
H-1B讓企業得以雇用具專業技能與學士學位(或同等學歷以上)的外籍員工,有效期為3年,可再延長3年。凱投宏觀公司(Capital Economics)經濟學家布朗(Stephen Brown)在今天的分析中提到,現有美國H-1B持有者約70萬人,隨行家屬約50萬人左右。
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數據顯示,自2012年起,逾6成H-1B簽證核發於電腦相關職務。
每年發放新簽證上限為6.5萬份,對碩博士以上學歷者額外配額2萬份,依抽籤決定歸屬。部分雇主如大學、非營利機構則得以豁免名額限制。皮尤研究中心指出,2023年核准的申請人,近3/4來自印度。

川普做了什麼?
白宮宣布向H-1B簽證收10萬美元(約新台幣305萬元)的申請費。現行申請費僅215美元(約新台幣6500元),另有其他較為低廉的行政手續費,這次調整幾乎在24小時內上路。
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最初表示,10萬美元費用將每年收取,累計最多達60萬美元。白宮隨後於20日澄清,10萬美元是一次性收費,不適用於現有H-1B持有人。
川普同時推出針對富有人士的「百萬美元金卡」簽證。
這些新措施預料將引發一連串訴訟,指控總統在大幅改革合法移民制度時繞過國會。
為何針對H-1B簽證?
批評者認為,H-1B簽證損及美國勞工權益,吸引外國人才以低薪取代美國科技業者。
白宮於19日發布聲明指出,「企業為了享有這項計畫所帶來的不正常低薪優勢,關閉自家IT部門、解雇本國員工,將工作外包給低薪的外籍勞工。」
偏左的經濟政策研究所(Economic Policy Institute)2020年報告指出,美國勞工部認證的H-1B職位中,有6成薪資低於市場中位數。
布朗表示,「很難反駁政府提出H-1B改革的必要性。」
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UC Davis)全球移民中心主任貝利(Giovanni Peri)則說,雖然確實偶有雇主以中階工程師替換高薪美國員工,但濫用現象相對少見。他強調,「大多數H-1B持有人確實是美國難以招募的高度專業人才,他們提升了企業生產力與創新能力,促進整體經濟成長。」
此舉將帶來哪些影響?
布朗分析,多數大型科技公司或能負擔10萬美元的徵才成本,但強調:「高額費用對許多企業來說依舊難以承受。去年,醫療、零售和餐飲服務業合計占了1/4的H-1B簽證,這些產業的企業更可能因此望而卻步。」
他認為,配合其他川普政府限制移民的措施,H-1B費用調漲勢必壓縮美國勞動供給,並推升薪資水準。
像吳艾倫(Alan Wu,音譯)這樣的外國工作者同樣深感憂慮,並對川普一夕之間大舉變動H-1B政策感到震驚。他坦言:「現在請外國人變得又貴又有風險,讓我對自己的留美計畫感到憂慮。」
在印度旁遮普邦(Punjab)經營顧問公司的辛赫(Navneet Singh)直言,這波H-1B調整將重創印度赴美移民數。「川普是想壓縮新進技術移民,避免他們搶走美國人的飯碗。但結果將會是美國生產成本上升。」
他補充說,這樣的政策有利於法國、荷蘭、德國和加拿大等競爭對手國家。
哪些企業最受衝擊?
康乃爾科技校區(Cornell Tech)院長暨副教務長莫里賽特(Greg Morrisett)認為,創業公司和小型企業受新制影響最鉅,因為「他們根本無力負擔這樣的費用」。這些企業未來極可能選擇遷往歐洲或亞洲。
他說:「大型科技公司很可能將一部分營運與職位外移其他國家。過去也曾因為愛爾蘭祭出稅務優惠,導致總部大量搬遷至當地。」
莫里賽特補充:「下個亞馬遜(Amazon)、下個谷歌(Google)很可能因此選擇別的地方創業,美國便無緣孕育下一世代科技領袖。」
國際搶才大戰開打
路透社報導,川普這項政策意外為其他國家創造了機會,韓國、英國、德國等已準備趁勢吸引流失或原本打算赴美的人才。
韓國總統秘書室室長姜勳植已指示各部會,研究如何利用美國的新政策,來吸引國外科學家與工程師。事實上,作為三星和LG故鄉的韓國,近來面臨人才外流困境,特別是人工智慧(AI)專家。韓國政府去年9月啟動名為K-Tech Pass的新簽證,專門針對全球百大名校畢業的外籍工程師,目標2030年前發放1000張。
英國首相施凱爾(Keir Starmer)也在考慮針對全球頂尖人才廢除部分簽證費用。德國資訊商業通訊新媒體公會(Bitkom)負責人羅雷德(Bernhard Rohleder)也說:「美國新政策,或將成為德國和歐洲吸引國際頂尖人才的契機。」(編譯:蔡佳敏)1140923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