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巴西甲醇毒酒死亡危機蔓延 曝黑市與組織犯罪擴張

2025/10/2 08:09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唐雅陵聖保羅1日專電)巴西聖保羅州與培南布可州接連爆發甲醇中毒事件,已造成多人住院、死亡,部分患者失明。這場危機揭露巴西地下酒精市場的擴張與監管漏洞,牽涉組織犯罪、醫療資源短缺與消費者安全。

綜合巴西g1新聞網等媒體報導,聖保羅州警方於9月30日展開打擊酒精飲料偽造行動,起因是至少22人因甲醇中毒,其中6人死亡。這些案例並非發生在街頭或流浪族群中,而是在酒吧飲用如琴酒、威士忌、伏特加等烈酒後中毒,顯示假酒已滲入正式通路。

甲醇是一種工業酒精,常見於清潔劑、防凍液與燃料中,外觀與俗稱酒精的乙醇相似,無色無味,卻在人體內代謝為甲醛與蟻酸,可導致噁心、頭痛、視力模糊,嚴重者失明、昏迷甚至死亡,毒性強、潛伏期長達12至48小時,常被誤認為宿醉或其他疾病,延誤治療。

目前尚不清楚甲醇是因製程失誤或是刻意添加。但巴西當局初步認為是非法添加以增加酒量。甲醇在釀造酒(如啤酒、葡萄酒)中可能自然產生,但濃度極低,不構成危險。問題出在非法蒸餾酒中甲醇濃度過高,可能導致失明甚至死亡。

世界衛生組織警告,這類摻假在多國的非正式酒精生產中相當常見,甚至可能在合法酒吧販售,使用偽造包裝。

根據巴西公共安全論壇(FBSP)報告,2023年非法酒精市場規模達巴西幣569億元(約新台幣3247.46億元),逃漏稅金額超過巴西幣280億元。走私與非法製造的酒精飲料已成為組織犯罪重要收入來源,網路上甚至販售空瓶與標籤,供地下酒廠偽造品牌。

聖保羅州長福瑞塔斯(Tarcísio de Freitas)表示,目前無證據顯示黑幫如「首府第一司令部」(PCC)涉入,但聯邦警察已展開調查,因為這些酒可能流向其他州。根據巴西打擊偽造協會(ABCF)指出,PCC、紅色軍團(CV)與里約的民兵組織皆涉入非法酒精貿易。

報導指出,培南部可州(Pernambuco)的Lajedo與João Alfredo市也有3人疑似因飲用受污染威士忌死亡,1人失明。當地警方調查發現,酒品可能來自一輛從Belo Jardim出發的卡車,於L市的搖滾音樂節期間販售。警方已採集酒瓶進行毒物鑑定,並聯絡聖保羅警方尋求是否與當地事件有關聯。

由於巴西尚無甲醇專用解毒劑福美加(美克福,Fomepizole)庫存,部分醫院緊急使用伏特加透過鼻胃管注入患者胃部,以抑制甲醇代謝。此法雖非正式療法,但可爭取時間等待正式藥物到位。

訂閱《國際新聞》電子報 第一手掌握世界最新脈動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巴西毒物專家卡皮塔尼(Eduardo Capitani)指出,乙醇也可作為競爭性抑制劑,阻止甲醇轉化為毒物,雖然福美加更安全有效,但價格昂貴,尚未在巴西登記。

這次的甲醇危機不只是毒酒事件,更是一場關於制度、人命與信任的考驗。從非法化學品流通、地下酒廠運作,到醫療資源不足與社會教育缺口,暴露出多層次的結構性問題。(編輯:韋樞)1141002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