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報告:同盟管制有漏洞 中企仍大買尖端晶片製造設備
(中央社舊金山7日綜合外電報導)根據美國國會跨黨派調查,儘管美國及盟邦試圖限制中國生產先進運算晶片的能力,但彼此公布的規範不一致,讓中國去年得以買進近400億美元的尖端晶片製造設備。
路透社報導,美國無論是民主黨還是共和黨執政,都視半導體產業為國安關鍵,設法限制中國製造晶片的能力。
但根據路透社讀到的聯邦眾議院美中戰略競爭特別委員會(House Select Committee on China)報告,美國、日本、荷蘭3國公布的規範不一致,導致有非美國的製造商把設備賣給一些中國企業,而美國製造商不能賣。
在未違法的情況下,中國企業去年向全球前5大半導體生產設備供應商購買價值380億美元的設備,較2022年成長66%。
報告也發現,這個採購金額約占應用材料公司(Applied Materials)、科林研發(Lam Research)、科磊(KLA)、艾司摩爾(ASML)、東京威力科創(Tokyo Electron)等5巨頭總銷售額的近39%。
報告強調:「這類銷售讓中國在多種半導體製造領域的競爭力提升,對全球人權及民主價值產生深遠影響。」
東京威力科創美國分公司總裁杜赫提(Mark Dougherty)受訪時表示,受到新規上路等因素影響,業界今年對中國銷售已有下滑趨勢,他也樂見美日政府加強協調。
應用材料與科林研發公司未回覆置評請求,艾司摩爾與科磊表示在看到完整報告前無法回應。
美中戰略競爭特別委員會則說,上述設備商配合委員會調查,且已獲悉調查結果。
在晶片製造商的大客戶中,有3家中國企業特別令人擔憂,分別是昇維旭技術有限公司(SwaySure Technology Co)、深圳市鵬新旭技術有限公司(Shenzhen Pengxinxu Technology Co)及芯恩(青島)集成電路有限公司(SiEn (Qingdao) Integrated Circuits Co)。
委員會主席穆勒納爾(John Moolenaar)及民主黨首席議員克利什納穆希(Raja Krishnamoorthi)去年曾致函美國商務部,指稱這3家公司涉及暗中協助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且美方去年12月已禁止對這3家公司出口相關設備。
委員會這份報告建議,盟國間應加強協調,並祭出更廣泛的管制,包括限制中國取得可用於打造自身晶片生產設備的零組件。(編譯:楊昭彥)1141007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