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國會共諜案 受害議員要求政府制裁中方官員

(中央社記者陳韻聿倫敦20日專電)英國國會共諜疑雲持續延燒,2位主要受牽連的國會議員19日致函首相施凱爾,要求將中國與俄羅斯和伊朗並列,納入外國影響力登記計畫(FIRS)的「加強管控」等級,並制裁與國會共諜案有關的中方官員。
FIRS今年7月正式上路,目前僅俄羅斯和伊朗遭列入「加強管控」等級,引發質疑。英國情報安全機關曾數次示警中國構成的安全威脅,包括大規模的間諜和影響力作戰活動,但根據官員截至上週五在國會的答詢,英國政府目前仍未決定是否讓中國入列FIRS加強級,並稱相關決定必須考慮英國的「廣泛利益」。
近日在英國政壇和媒體引發一連串風暴的共諜疑案,指的是2023年時任國會議員幕僚凱希(Chris Cash)和在中國擔任教師的貝瑞(Chris Berry)於英國被捕,並於2024年4月遭檢方起訴,被控向北京提供有損英國國家安全和利益的資訊、為中方從事間諜活動。
凱希曾任英國國會議員交流平台「中國研究小組」(CRG)研究員和主任。保守黨籍國會議員圖根哈特(Tom Tugendhat)和克恩斯(Alicia Kearns)不僅歷任CRG主席,也是前、後任國會下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凱希被捕時是克恩斯幕僚,圖根哈特則已擔任主責安全事務的內政副大臣。CRG被視為「對中鷹派」,成員以保守黨籍議員為主。CRG和圖根哈特皆遭北京納入制裁名單。
英國去年7月舉行國會大選,根據選舉結果,工黨取代保守黨上台執政。在副大臣任內負責推動FIRS施行的圖根哈特曾在國會質詢,FIRS原先構想就是將中國納入「加強管控」,為何現任政府遲未能下決定。
圖根哈特和克恩斯近日也數次在國會質問,為何檢方突然在今年9月宣布對凱希和貝瑞撤訴。
根據首相府10月15日公布、副國家安全顧問代表政府向檢方提交的證詞,相較於2023年12月提出的主要版本(檢方隨後於隔年4月起訴凱希和貝瑞),今年2月和8月、也就是在英國發生政黨輪替後,副國安顧問提交的補充證詞對中國可能帶來的經貿投資利益較2023年版本有更多著墨。
英國國會「國家安全戰略聯席委員會」已決定就共諜案「破局」原因正式展開調查。委員會16日並致函檢察總長,要求確認副國安顧問應檢方請求所提供證詞是否範圍僅限保守黨執政期間的英國對中政策,或者現任工黨政府的對中政策也被納入供檢方裁量,而將現任政府的對中政策納入證詞,是否與檢方對副國安顧問的具體提問方式有關。
克恩斯和圖根哈特在19日給施凱爾(Keir Starmer)的聯名信函提到,凱希和貝瑞因為涉嫌為中國從事間諜活動遭起訴,案件卻未能進入審判程序,顯示英國政府輕忽外國干預活動的嚴重性,令人憂心。此外,這也是對英國的敵手傳達危險訊號,也就是他們可以對英國民意代表展開間諜活動,卻不需付出代價。
信函強調,「不採取行動就是展示軟弱,而軟弱將招致侵略」。既然施凱爾曾數次表示對案件未能進入審判程序感到失望,克恩斯和圖根哈特敦促施凱爾藉此機會採取一系列行動,以保衛國家安全。
這些行動包括將中國納入FIRS「加強管控」等級、否決中國在倫敦興建巨型新使館的申請案,以及制裁與國會共諜案有關的中國官員。
克恩斯和圖根哈特並提到,有消息指出,現任政府無視間諜案風波,仍執意在今年耶誕節前派遣更多英國高階官員訪問中國。克恩斯和圖根哈特敦促施凱爾審慎考慮,這樣的訪中規劃究竟是向英國的敵手傳達什麼樣的訊號。
繼外交、財政、能源、商貿等部會大臣自去年7月以來陸續訪中後,英國媒體近日報導,教育大臣和科學副大臣預計今年底前訪問中國,而施凱爾本人則可望在明年初成行。
此外,繼今年7月低調訪中並與中國外長王毅會晤後(事後僅中方發布會談紀要),國安顧問鮑爾(Jonathan Powell)今年底前可能再度前往中國。(編輯:張芷瑄)1141020
- 英國國會共諜案 受害議員要求政府制裁中方官員2025/10/20 19:57
- 2025/10/20 07:26
- 2025/10/16 17:42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