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中共文革期間淪「北京人質」前路透記者過世享壽87歲

2025/10/31 20:26(10/31 21:56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葛雷1988年在中國北京故宮前留影。(Grey family collection via 路透社)
葛雷1988年在中國北京故宮前留影。(Grey family collection via 路透社)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倫敦31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共文化大革命期間任路透社駐北京特派員的葛雷曾遭中國軟禁逾兩年,他因英國和中國這起外交齟齬而聞名全球。葛雷的女兒證實,晚年罹患帕金森氏症的他於11日過世,享壽87歲。

路透社報導,葛雷(Anthony Grey)初次求職面試時,路透社問他為何想從事國際新聞報導。他回答,因為希望親歷重大事件。

後來他實現這項願望,卻付出慘重代價。

3年後,葛雷1967年在路透社駐北京特派員任內成為中國與英國一場曠日持久外交齟齬的犧牲品。當時港英政府逮捕共產黨記者,中國當局則報復性地將葛雷居家軟禁。遭囚約26個月的噩運使他聞名全球。

1969年10月終於獲釋時,他向媒體表示:「我有很多次感到極度低落,但我沒有絕望。」

葛雷後來任職於英國廣播公司(BBC),撰寫多本暢銷小說,並創辦慈善機構,對淪為主權國家政治籌碼的其他人質提供協助。

他對曾經囚禁自己的中國當局沒有心懷怨恨,但單獨監禁的創傷卻伴隨他終生。

葛雷的女兒露西(Lucy Grey)和克拉莉莎(Clarissa Grey)告訴路透社,他於11日在英格蘭諾威治(Norwich)過世,享壽87歲。

年輕時的葛雷懷抱寫小說的夢想,但他認為應該更透徹了悟人生,遂選擇投入新聞業。進入路透社後,他先被派到東柏林(East Berlin)。1967年1月某夜,路透社主管電詢他是否願意派駐北京。

葛雷在1970年出版的「北京人質」(Hostage in Peking,暫譯)中回憶道:「那正是記者夢寐以求的職位。」當時中國首都正處在文化大革命的驚濤駭浪之中,重大新聞鋪天蓋地而來,卻只有4名西方記者留駐當地。

「我回答時刻意壓抑興奮之情,畢竟才28歲,不想讓人覺得我過度渴望、不可靠。於是我說,是的,我蠻喜歡這主意的。」

他的首批報導內容包括駁斥當時蘇聯媒體謠傳中國南部發生饑荒。幾週後,在五一勞動節慶典上,中共第一代領導人毛澤東距他僅幾步之遙經過。群眾的騷動卻使他未能拍下這位共產黨主席的影像。

葛雷行動上的相對自由於1967年7月21日戛然而止。中國外交部官員當天通知他,因中國記者在香港遭到「非法迫害」和「法西斯暴行」,他也不再獲准離開住所。雖抗議自己的英國雇主與英國政府無關,卻無濟於事。

葛雷在當晚的日記中寫下:「新奇感讓我暫時不覺沮喪,只略感這種作法不公平。」

之後,他在距紫禁城不遠的路透社兩層樓員工宿舍度過相對正常的4週,直到8月18日情勢急轉直下。

當晚紅衛兵衝進屋裡,朝他身上塗抹油漆、把人拖進院子、將他雙臂扳到背後、壓著他的頭。對方還殺死他的愛貓,高喊:「絞死葛雷!絞死葛雷!」

約莫午夜時分一幫人才離開。葛雷在日記中寫道:「我全身疼痛、氣喘吁吁,久久坐不下來。」

在那之後,他的囚禁條件更加嚴苛。守衛將葛雷困在一個小房間裡,牆上貼滿毛澤東宣傳語。

英國政府堅持對中國低調協商,卻遲無進展,同業於是發起公開救援行動,這位身形高瘦記者因此成為頭版中固定的焦點。

後來終於脫困之際,一位中國官員告訴他,香港釋放共產黨記者,才使他得以獲釋。

但是葛雷後來寫道:「我並不認為北京真的在意香港那幾位新聞工作者本身…我只是捲入兩個頑固政府的面子之爭。」

路透社報導,遭囚禁的40年後,葛雷終於接受精神科治療,被診斷罹患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儘管心思因此而既開放又糾結,宣揚寬恕為懷的他,對英國和中國當局,以及對那些在他最低潮時仍不斷逼問和試圖挖掘報導題材的媒體同業,都放下怨恨。(編譯:何宏儒)1141031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坣娜肺腺癌病逝12/14辦追思會 4年前咳嗽確診已4期
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