崑山科大辦理急救訓練研習 提升學生面對創傷的應變能力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11209 14:09:02)崑山科技大學學務處衛生保健組統計,近年來學生因為車禍意外、運動傷害、跌倒或各項外力所造成的創傷,接受診療及包紮的人數頗多,故於12月8日邀請臨床經驗豐富的急診高階護理師吳貞鋆蒞校辦理「常見創傷與處置方法」研習,藉此提升學生們對於常見的創傷擁有護理知識和急救包紮技術,並能做出正確的處置及應變能力。
吳貞鋆護理師目前為奇美醫學中心急診室高階護理師,為急重症照護、到院前緊急救護及急救的專科護理師,擁有20年臨床經歷豐富的她,該次蒞臨崑大以「急診室」常見的案例作為加強宣導的主題,包括各項出血、骨折、過度換氣等的評估與處置方法,同時教導學生關於急救概念。吳貞鋆護理師說明,急救是指在醫師治療前,對於意外受傷或急症患者所做的緊急處理與臨時的救護,學習急救的理由除了挽救生命、預防更嚴重的傷害及傷口感染,也能減輕傷患的痛苦,使患者早日康復。
研習過程中,吳貞鋆護理師向學生強調大家需要參加急救教育訓練的理由,因為急救是秒秒必爭,唯有具備急救理論與技術,才能把握機會挽救傷患性命。此外,醫療觀念已改變,強調自助,急救更需全面普及化。因此,急救的原則,先確定傷患或自己均無進一步危險,迅速採取行動,鎮靜的針對最急迫的狀況,並給予優先處理。
吳貞鋆護理師也說明止血的重要性,體重的1/13是身體血液的重量,超過1/3的失血量就會有危險,所以傷患如有出血情形,應立即控制出血,這是急救中很重要的步驟。她也教導學生如何判斷昏迷或清醒程度,若是「完全清醒」問話均能正確清楚回答;若是「倦睡」,雖仍能回答問話,但卻昏昏欲睡;若進入「昏睡」,就不能回答問話,但能辨別針刺痛;但若已進入「昏迷」,則會神智不清,且對刺痛無感覺。
吳貞鋆護理師依臨床照護個案的親身經驗,呼籲在座同學重視創傷救護新觀念,學習評估與急救處置,避免施救者及患者的感染,若有穿刺物,不要移除、設法挽救斷肢等。整場研習非常精彩且沒有冷場,她有條不紊地說明,並耐心地對發問的同學一一解惑,與聽眾互動熱烈。研習尾聲由衛生保健組洪美娟組長致贈感謝狀予吳貞鋆護理師,希望同學們在該次研習中能切實明白急救的重要性。
Kun Shan University:https://www.ksu.edu.tw/focusNews/detail/11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