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從南方來

印尼生吉曼的一天 始於祈禱、終於祈禱

14歲就從印尼遠赴台灣求學,對吉曼而言,在台灣生活挑戰的不只是語言,還有穆斯林的作息。吉曼隨身帶著毯子,到了祈禱時間,用指南針找出麥加的方向,鋪上毯子後就能祈禱。6、7年過去,吉曼看見台灣社會的改變,在他求學的台科大有了祈禱室和清真認證的餐廳。

記者/陳至中、許秩維、周永捷
Last Updated: 2018.10.05

清晨5時許,天空才透出亮光,來自印尼的吉曼已早早起床,朝聖地麥加的方向開始祈禱。

吉曼14歲時因為父親被派來台灣工作,就跟著家人一起來台。高二那年,爸爸又被派回印尼,全家都跟著回去。只有吉曼做了一個艱難的決定:自己一個人留在台灣念書。

目前就讀台科大的吉曼,一天的作息和一般台灣大學生沒什麼兩樣,最大的差異在於信仰。因為信奉伊斯蘭教,吉曼一天要做滿5次禱告,分別是清晨、中午、日落前、日落後與天黑後。

台科大有不少印尼留學生,而這些印尼留學生大多是穆斯林,學校因此特別設置了祈禱室,吉曼也是學校祈禱室的常客。吉曼說,每次進入祈禱室,要先脫下鞋襪,用清水洗淨臉部、手腳後,聽著領導的印尼留學生宣讀古蘭經,開始禱告。

台科大印尼學生吉曼(前右)到餐廳用餐。校內的清真餐廳提供穆斯林所需。(張皓安攝)
台科大印尼學生吉曼(前右)到餐廳用餐。校內的清真餐廳提供穆斯林所需。(張皓安攝)

在中午的第二次禱告結束之後,吉曼才會開始用餐。台科大也有清真認證餐廳,沒有豬肉,其他如牛肉、雞肉、魚肉、蔬菜應有盡有。由於新學期才剛開學,吉曼用完午餐,準備下午選課以及和同學討論,緊湊的一天,不能忘的就是在日落之前進行第三次禱告。

晚上的時間很自由,吉曼有時回到租屋處休息,有時參加學校為外籍學生安排的中文課,但得完成日落後的第四次禱告和天黑後的第五次禱告,這一天才能畫上句點。

台科大印尼學生吉曼(右)參與班會,與同學互動。(張皓安攝)
台科大印尼學生吉曼(右)參與班會,與同學互動。(張皓安攝)

學好中文 好處多多

吉曼回憶剛到台灣的那段日子, 完全看不懂的中文課本,還有老師用著聽不懂的中文講課,內心真是很崩潰。

學校特別為吉曼開設雙語班,請老師用中文和英文講解課程,認真的吉曼上課時慢慢學寫中文字,下課或中午時間也會找老師請教,就這樣摸索一年多,到了國三後,吉曼的中文能力已經大幅進步。

選擇留在台灣,吉曼表示,自己很喜歡台灣整齊乾淨的環境,而且生活方便舒適,加上這裡濃厚的人情味,和同學也建立了好交情,讓他不捨得離開。

台科大印尼學生吉曼(左)在校園中與同學互動,也是吉曼練習中文的好機會。(張皓安攝)
台科大印尼學生吉曼(左)在校園中與同學互動,也是吉曼練習中文的好機會。(張皓安攝)

和印尼相比,吉曼認為台灣的大學設施非常齊全,學風開放又自由,教授非常親切和善,對學生都採取正面鼓勵方式,師生互動熱絡,而印尼的教授比較嚴肅,指導學生也比較嚴厲,師生不易親近。

現在有不少大學都為穆斯林學生設置祈禱室,但吉曼6、7年前剛來台灣時,穆斯林祈禱室很少見,學校老師知道他的信仰習慣後,還特別安排一間教室,方便他祈禱。

吉曼說,如果知道祈禱時間可能不在學校或家裡,吉曼就會隨身帶著毯子,到了祈禱時間,用指南針找出麥加的方向,鋪上毯子後就能祈禱。

台科大印尼學生吉曼在校內自習、做作業。(張皓安攝)
台科大印尼學生吉曼在校內自習、做作業。(張皓安攝)

吉曼坦言,一開始周遭的人對印尼不熟悉,就可能會產生一些誤解,因此他試著放寬心胸、多些包容,也主動積極和人互動,例如先和較有包容性的同學相處,彼此熟悉後再擴散出去,慢慢讓其他人也能了解。

在台灣和印尼念大學的學費差異不大,但吉曼覺得來台灣好處多多,一方面可以認識不同文化,拓展國際視野,另一方面還可以學中文。

他說,在印尼學中文,一個月學費可能就要上萬台幣,但台灣有很多免費學中文的資源,台科大提供外籍學生免費的中文課,學好中文以後,求職就大大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