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全球中央
全球中央2019年3月
英國近年流行「1月吃素」,吃素在倫敦成為時尚,素食商機勃發,業者餐點多元推陳出新。據統計,英國大約每八人就有一人是素食或純素主義者,另有21%的人是彈性素食主義者。
全球中央2019年3月

德國向難民敞開大門 催化民粹主義攻城掠地

2019/3/15 10:32(7/2 11:28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德國出自人道精神接納難民的舉動,受到舉世讚揚。不過,以反難民為號召的極右翼德國另類選擇黨,在難民潮來臨之際伺機崛起。從此,德國步上歐洲其他國家後塵,排外的民粹勢力在政壇生根,顛覆戰後數十年來的政治板塊。

文/林育立 (中央社駐柏林記者) 

柏林德國歷史博物館(DeutschesHistorisches Museum)去年的年度特展《歐洲與海洋》,透過威尼斯、阿姆斯特丹等歐洲歷史上的重要海港,來說歐洲強權興衰的故事。2,000多年來,歐洲人發展出先進的航海技術,遠征非洲、美洲和亞洲,透過越洋貿易賺得大量財富,只要誰敢冒險跨海成立貿易據點,誰就可能稱霸歐洲和全世界。

把時間拉回當下,最後一個展區聚焦難民問題,展示櫃擺的是逃難過程中從不離身的幾件物品:玫瑰念珠、背包和手機。2015年以來,上百萬的中東和非洲人為改善生活和逃避戰亂,冒生命危險渡海到歐洲。大量外來人口瞬間湧進,不僅生活安置成了棘手難題,隨之高漲的排外民粹浪潮也徹底改變了各國的政治版圖。

對歐洲來說,最近這波移民和難民潮無疑是劃時代的事件,此後海洋不再只是貿易的空間,而是應該極力防堵的邊界。

移民和難民這兩個概念有根本的區別,卻經常被混為一談。前者指的通常是為了追求更好生活而離開家鄉的人,後者則經常與戰亂有關,或因種族、信仰、政治理念不同受迫害而被迫逃亡的人。難民一旦返鄉即面臨生命危險,只好越境到國外尋求庇護,受到《日內瓦難民公約》等國際法的保障。

根據聯合國難民署(UNHCR)統計,目前全球有7,000萬難民,主要來自敘利亞、南蘇丹、葉門、阿富汗、伊拉克等戰火頻仍的國家,其中深陷內戰烽火的敘利亞,難民不僅逃到鄰近的黎巴嫩、約旦和土耳其,許多人還冒生命危險搭船偷渡到希臘,成為2015年、2016年歐洲難民潮的主要組成部分。

許多國家都有《難民法》,規範難民收容相關事宜,德國鑑於納粹的歷史教訓,更是少數在憲法中明文規定政治難民享有受庇護權利的國家。除此之外,德國與絕大多數歐盟國家都簽署了《歐盟基本權利憲章》,承諾遵守《日內瓦公約》給予難民庇護,過去十幾年來,德國每年接納的難民都有好幾萬人。

受阿拉伯之春革命失敗、中東各國相繼陷入內戰的影響,德國的難民人數從2011年起明顯增加,拿政府生活補貼的難民在2014年高達36萬人。

歐洲難民問題的轉捩點是2015年9月,德國總理梅克爾與匈牙利、奧地利政府協商後,下令開放邊界,接納困在布達佩斯火車站動彈不得的難民,當時許多德國民眾發揮善心熱情迎接,給外界全國人都歡迎難民的印象。難民受到鼓舞,乾脆延著巴爾幹半島一路北上直奔德國,最多的時候每天超過1萬人入境,邊境警察連登記都來不及就放行,光那一年就有89萬的難民入境。

德國出自人道精神接納難民的舉動,受到舉世讚揚,梅克爾還親訪難民營,鼓勵大眾協助難民。不過,難民的生活照顧全由地方政府和慈善團體扛下來,要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安排這麼多人的食衣住行,簡直是不可能的任務,許多平靜的鄉下小鎮頓時出現亂象。民眾與難民的對立情緒逐漸升高,排外人士透過社群媒體煽動仇恨,難民當街被毆打和住所被縱火時有所聞。

2015年到2016年的跨年夜,西部大城科隆爆發阿拉伯裔男子集體性侵女子事件,多位涉案者是難民,引起大眾憤慨。接著各地又發生多起恐怖攻擊事件,行凶者部分是難民,德國社會對難民的態度開始逆轉。

以反難民為號召、極力醜化難民和伊斯蘭信仰的極右翼德國另類選擇黨(AfD),在難民潮來臨的幾個月伺機崛起,接連在地方選舉拿下10%以上的高票;反之,在聯合政府執政的保守大黨基督教民主黨(CDU)和左派的社會民主黨(SPD)則流失大量選票。

從此,德國終於步上歐洲其他國家的後塵,讓排外的民粹勢力在政壇生根,顛覆戰後數十年來的政治板塊。

排外政黨在歐洲攻城掠地,影響最大的是難民政策從嚴,取得難民資格難上加難,審核不過即可能立刻被遣返。歐盟各國還派軍隊在地中海上加強巡邏,並與土耳其和利比亞等難民上岸的國家合作,試圖阻止難民渡海。

根據歐盟統計,2018年非法進入歐盟的難民僅剩下15萬人,是五年來新低,不及難民潮高峰時的十分之一。儘管排外人士依然繼續炒作,難民人數實際上已經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防堵策略顯然奏效,與2015年相比,歐洲其實沒有難民危機可言。

然而,已經入境的難民怎麼辦?既然家鄉的戰火不知何時才會結束,德國的做法是與其讓難民繼續靠政府補貼生活,不如幫助他們自食其力,視難民為新移民。2016年7月,德國首次施行針對難民的《融入法》,免費提供難民語言和文化課程,並鼓勵難民接受技職教育和進入就業市場。

去年12月,全國雇主協會主席克雷默(Ingo Kramer)受訪時透露,德國這三年多來收容的100萬難民當中,有40萬人正在接受職業教育訓練或找到工作。這個驚人的數字顯示,難民遠比一般預期還快融入德國社會,甚至可能有朝一日落地生根,成為國家經濟的棟梁。

德國歷史博物館的海洋特展有一個展區,主題是19世紀歐洲人的移民史,當時有超過700萬的歐洲人在北海的德國不來梅港(Bremerhaven)搭船遠離家鄉。牆上掛的一張油畫,幾個人擠在一艘小船上若有所思,對未知的焦慮全寫在臉上。儘管抵達紐約後,還得備受屈辱接受健康檢查和身家背景調查,能不能入境還不知道,歐洲移民還是不畏航行的辛苦,到新大陸尋找夢想。

歐洲的民粹主義者訴諸民眾對外來移民和難民的排斥和恐懼,一時間固然得到相當的支持,不過,透過歷史視野終將發現,移民和難民是人類的常態,能包容新住民的社會才有未來。

看單篇不過癮?中央社電子書城《全球中央》電子雜誌、紙本雜誌全面特價中。
*訂閱紙本雜誌《全球中央訂購單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請繼續下滑閱讀
少年法老驚世寶藏 墓室之謎科技解惑
172.30.14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