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文科生我很抱歉」 折射韓國青年就業焦慮

文科生不僅拿不到理科生的起薪,甚至可能連工作機會都一位難求,讓韓國學子開始自嘲「身為文科生,我很抱歉」,彷彿文科出身就是一種原罪。
文/廖禹揚 (中央社駐首爾記者)
進入第四次產業革命時代,資訊科技(IT)領域等自然、應用科學類科系越發受到產業界青睞。相反地,人文社會科系畢業生進入就業市場的門檻相對更高。根據韓國大學教育協會調查,68%的企業表示在徵才時,比起文科生會更優先考慮理科生。在科技掛帥的產業環境下,這種狀況只會更加明顯。
比悲傷更悲傷的文科生 AI技術挑戰人文價值
人文科系包括語言、文學、歷史、哲學、社會科學等,強調思辨能力、文字表達及人文素養,也是創造文化、藝術的創意根源,但在現今社會中卻被認為是「不實用」的科系。多數意見認為,文科出身的畢業生所能做的事,有許多都可能在不久的未來被快速發展的人工智慧(AI)取代。
在韓國辛苦念完大學、甚至研究所的文科生,不僅拿不到理科生的起薪,甚至可能連工作機會都一位難求,讓韓國學子開始自嘲「身為文科生,我很抱歉」,彷彿文科出身就是一種原罪,找不到好工作、看不到未來都是就讀人文科系的必然結果。
韓國整體就業狀況在經濟不景氣下本就不樂觀。根據韓國僱用勞動部2月公布的數據,企業釋出職缺驟降,導致1月徵才倍數從2024年月平均0.4大幅降至0.28,也就是每個求職者只有0.28個工作機會,相當於平均每28個工作機會都有100人在競爭。這也是自亞洲金融風暴後,1999年1月以來睽違26年的最低數值。
僱用勞動部分析,經濟成長放緩,尤其是製造業及建築業景氣惡化,導致業者對景氣預期並不看好,在徵才上採取較保守態度。就整體勞動市場狀況來看,目前尚未出現可能提升就業率的積極指標。
人文學系就業率最慘烈 理工更吃香「錢」途無量
若單從剛畢業學生的就業率來看,根據韓國教育部2024年底公布的2023年高等教育機關畢業者就業統計結果,2022年8月及2023年2月畢業的64萬6,062人中,除去繼續升學、入伍、留學或其他無法就業者,就業率達70.3%,較前一年上升0.7個百分點。
但從科系區分,就業率最高的科系依序為醫藥類(82.1%)、工學類(71.9%)、教育類(69.4%)、包含美術及體育等特長類的藝體能類(67.2%)、自然科學類(66.5%),人文學系則以61.5%就業率最低;若除去這次調查中新納入的空中大學、網路大學、遠距大學及技術大學等畢業生,人文學系的就業率將降至58.7%,不到六成。
在韓國統計廳的「小中高私教育費調查」中,可以發現年平均收入較高的家庭,多數早已規劃好孩子的未來,且收入越高的家庭越希望孩子就讀理工科系。這也表示有能力獲得良好教育資源的學生,更容易取得優異成績,依照規劃進入理工科系的可能性更高。
這些成績優異的學生為了未來生計,幾乎都傾向選擇理工科系,導致一些以文科為強項的大學開始考慮增設理工科系,以留住更多優秀學生;加上韓國政府持續強化對培養尖端科技人才的補助政策,這種趨勢預期將持續下去。
外語大學轉骨起死回生 AI融合學系創造新出路
過去以外語科系為強項的韓國外國語大學,2023年開設「AI融合學院」,其中的語言與AI融合學系屬於理工科系,在2025年度甄選入學的競爭率達到174.1比1,創下韓國外大歷屆最高的甄選競爭率紀錄。韓國外大相關人員向媒體表示,學生傾向選擇理科的風潮,讓文科大學生出「可能錯過優秀學生」的危機感,韓國外大因此決定開設語言與AI融合學系,透過結合AI,為韓國外大的既有價值創造新出路。
在排名前段的大學中,唯一沒有開設醫學院的西江大學近年也配合社會需求,積極開設相關科系。例如2023年與韓國晶片製造商SK海力士(SK Hynix)合作開設的「系統半導體工學系」,2024年為培養國際專業人才開設的Loyola國際學院,以及2025年結合人文科系、AI及自然科學開設的三個自由主修學系。
為了幫助更多文科生找到新的出發點,同時解決企業人力不足問題,許多韓國企業開始規劃各種就業輔導,例如三星的青年SW學院每年培養1萬5,000名以上教育生轉換跑道至軟體開發,在2024年培育出的人才中,就有20%為文科出身;韓國網路業巨擘NAVER與LG集團也都有培訓計畫,提供文科生接受AI等新興產業所需能力的教育及實習機會,或是將他們在人文科系所受訓練與新興科技結合的機會。
*看單篇不過癮?《全球中央》紙本雜誌、電子雜誌全面特價中。
*訂閱紙本雜誌《全球中央訂購單》
*實體雜誌銷售:誠品書店
*電子雜誌銷售平台:中央社電子書城、亞馬遜書城、Google Play圖書、凌網電子書、華藝電子書、Hami書城、KOBO、博客來電子書、讀墨電子書、讀冊生活電子書城、BOOK☆WALKER、聯合讀書吧、Kono電子雜誌、momo購物網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