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淨零/台灣2035減碳高標較2005少40% 彭啓明喻登月計畫
數位轉型已是產業進行式,人工智慧、淨零碳排更是政府與企業面對的兩大挑戰,攸關台灣未來競爭力。中央社第一線採訪團隊,深入報導政府與百工百業如何運用AI優化生產流程、驅動綠色創新,見證台灣產業再一次躍升。
(中央社記者汪淑芬台北7日電)「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30次締約方大會」(COP30)10日至21日在巴西舉行。環境部今天舉行記者會,台灣2035年減碳高標較2005年少40%,部長彭啓明喻為登月計畫。
環境部表示,國家自定貢獻(NDC)是巴黎協定要求各國應提出在2020年以後的氣候行動,揭露包括溫室氣體碳排減量措施、減量目標及氣候變遷調適等作為,至少每5年更新強化的機制,今年COP30前應提交2035年NDC,也就是NDC3.0,截至11月6日,共72個締約方提交NDC3.0,累計約占全球排放量約62%。
台灣與國際同步,行政院在3日正式核定「2035年國家自定貢獻(NDC3.0)」,今天由環境部說明。
彭啓明說,台灣非氣候公約締約方,他是全球唯一未受邀參加COP30會議的環境部長,雖然遺憾,台灣仍自主遵循公約規範,自2020年起即與國際同步提出NDC並更新,讓世界看台灣的良善作為及建設性的角色,希望未來國際社會減碳時,能把台灣算進去。
彭啓明指出,今年1月「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提報NDC3.0(beta版),以2005年為基準年,設定國家溫室氣體淨排放量,2030年減量28%正負2%;2032年減量32%正負2%;2035年減量38%正負2%,目標設定在亞洲僅次於日本。
彭啓明將台灣減碳的高標喻為登月計畫,也就是2030年較2005年減碳30%,2035年較2005年減碳40%。他說,非常具挑戰性,最重要的關鍵就是能源轉型,很大一個功能就是電力排碳係數往下降,而轉型又需再生能源,歡迎各種新型態能源可以加入,幫台灣更容易減碳,不過,並未包括核能,因核能仍有法規與安全檢查問題。
環境部氣候變遷署長蔡玲儀說,台灣於2016年首次啟動能源轉型,積極發展風力與太陽光電,使再生能源在總發電結構占比從2016年約4.8%,成長至2024年約11.7%,促使源結構步朝向低碳排發展;2024年啟動第2次能源轉型,強化氫能、生質能、地熱,在電力去碳化推動天然氣結合碳捕捉利用與封存(CCUS)技術。
蔡玲儀指出,台灣溫室氣體排放持續下降,相較2005年基準年,2022年及2023年碳排放分別減1.77%、4.64%,而2024年離岸風電新增裝置為世界排名第2,推估溫室氣體排放可較2005年減6.7%。
環境部宣布成立COP30戰情中心,氣候變遷署於官網設立「參與國際氣候行動」專區(網址:https://gov.tw/dQK),完整提供近年氣候公約進展、台灣積極參與氣候公約情形,邀請社會各界掌握國際發展趨勢,與政府共同參與全球氣候行動。(編輯:管中維)1141107
- 台灣2035減碳高標較2005少40% 彭啓明喻登月計畫2025/11/07 13:37
- 2025/11/07 10:40
- 2025/11/06 21:30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美軍再轟加勒比海疑似運毒船 擊斃3人累計至少70死[影]](https://imgcdn.cna.com.tw/www/webphotos/WebCover/420/20251107/1220x915_719929876149.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