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環部:碳封存管理辦法草案 最快11月預告

2025/10/8 16:59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張雄風台北8日電)環境部今天表示,預計今年11月將預告碳封存管理辦法草案,並表示目前碳封存等技術成本雖高,但各國都在研發新技術以降低成本;明年碳費收費後,也會有部分協助技術發展。

環境部今天舉辦「淨零關鍵力—二氧化碳捕捉後封存(CCS)國際論壇」。

環境部次長謝燕儒接受媒體聯訪時表示,碳捕封、封存一來是考慮企業的社會責任,但新技術發展也需要國家支持,另外在金融手段上各國有不同的方式,因此會在今天的論壇中討論。

謝燕儒說,台灣今年碳費制度上路、明年收碳費,未來碳費在技術發展方面會支持,對於民間機構研發補助等。

環境部氣候署長蔡玲儀補充,今年提出國家減碳新目標,到2035年國家整體要較基準年(2005年)減碳36%至40%,因此評估台灣碳捕捉封存的工作量應提升至每年600萬噸。

蔡玲儀說,目前台灣已經有碳定價,雖然從碳捕捉到運輸、封存的成本很高,這部分國際間也一直思考透過技術發展降低成本,最重要是將產業鏈建構起來;不可否認政府一開始的經費支援也很重要。

蔡玲儀說,希望能在今年11月預告碳封存管理辦法草案,雖然法規管轄範圍僅限於「封存」部分,但整體碳捕捉封存的推動則有賴跨部會合作的旗艦計畫。

此外,蔡玲儀指出,封存的地點也正在同步了解、搜集各國經驗,日本的經驗是在海域作為封存場址;盼能透過政策環評,界定哪些場址適合封存,另外針對個案再進行環評審查。

環境部說明,碳捕捉後封存被列為台灣淨零轉型12項關鍵戰略,擬定2030年封存176萬噸二氧化碳、2032年400萬噸、2035年600萬噸的目標,碳捕捉後封存場址、探勘、環評、封存核准都各有不同的法令規範。(編輯:龍柏安)1141008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