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吉爾特伯格音樂會 刻劃極權政治下如何「活著」

2025/11/26 14:43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趙靜瑜台北26日電)伊莉莎白女王國際鋼琴大賽冠軍鋼琴家吉爾特伯格將再度訪台,帶來前蘇聯作曲家蕭斯塔科維契的第一號及第二號「鋼琴協奏曲」,透過他的樂音演繹,刻劃蕭氏如何在極權政治下「活著」。

鮑里斯‧吉爾特伯格(Boris Giltburg)1984年出生於莫斯科,後來舉家遷居以色列,即使如此,俄羅斯文化、語言、文學與音樂仍然貼近他的心。吉爾特伯格2011年拿到以色列魯賓斯坦國際鋼琴大賽第2名及最佳協奏曲獎;2013年拿到伊莉莎白女王國際鋼琴大賽冠軍,從此踏上職業音樂家之途。

新象藝術總監樊曼儂對媒體表示,這場紀念蕭斯塔科維契逝世50周年音樂會理念源於鮑里斯‧吉爾特伯格,他希望透過這場音樂會讓蕭斯塔科維契(Dmitri Shostakovich)的音樂回歸於「人」,透過他的琴音詮釋,感受蕭斯塔科維契如何在極權政治的操弄之下活出自己,用音樂為自己的信仰辯護。

樊曼儂回憶1960年代台灣的音樂氛圍,由於反共抗俄的政治情勢,雖然當時仍能聽到柴科夫斯基(Pyotr Ilyich Tchaikovsky)和林姆斯基‧高沙可夫(Nikolai Rimsky-Korsakov)的音樂,但蕭斯塔科維契和普羅柯菲夫(Sergey Sergeyevich Prokofiev)這兩位重要的蘇聯作曲家卻被禁演,當時蘇聯藝術家也無法來台。

樊曼儂說,蕭斯塔科維契不僅是鋼琴家和作曲家,還能創作電影配樂、歌劇和芭蕾舞劇,他一生絕大部分時間留在蘇聯,卻能聲名遠播到西方樂壇;迫於政治情勢,他創作時加入了音樂的密碼,得以留下更多的自我表露,也用樂音記錄了當時極權政治的氣氛。

這次要演出的蕭斯塔科維契「第一號鋼琴協奏曲」樂曲中鋼琴與小號的對話彷彿瘋狂的雙人舞。蕭斯塔科維契巧妙運用他特有的和聲編排展現深沉的俄式憂鬱,原本熟悉的旋律片段轉化為諷刺的語言。這場音樂會將由台北市立交響樂團代理小號首席魏廷安擔綱演出。

「第一號鋼琴協奏曲」鋼琴與小號之間的互動,不僅是音樂上的對話,更是個體與集體、藝術與政治、表象與真實之間的辯證。這正是蕭斯塔科維契作品在世界各地廣為流傳的原因,蕭斯塔科維契的音樂不僅是音樂,更是一個時代的見證與反思。

「吉爾特伯格的蕭斯塔科維契鋼琴雙協奏曲之夜」音樂會將於12月26日演出,地點在台北國家音樂廳,由亞歷山大.布洛許(Alexandre Bloch)指揮北市交演出。其他曲目還包括蕭斯塔科維契的「節日序曲」與「第一號交響曲」。(編輯:張銘坤)1141126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