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中國相隔20年發布軍控白皮書 稱發展核武極為克制

2025/11/27 21:46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台北27日電)中國相隔20年發布軍控白皮書,宣稱在核武器的規模和發展始終採取極為克制的態度,核子試驗次數最少,並關停重慶、青海等地的核武器研製生產設施。在中日關係緊張之際,白皮書大篇幅要求日方徹底銷毀二戰在中國遺留的化學武器。

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7日發布「新時代的中國軍控、裁軍與防擴散」白皮書,分為五個部分,分別是國際安全和軍控形勢複雜嚴峻、新時代中國軍控的政策立場、建設性參與國際軍控進程、引領新興領域國際安全治理、加強防擴散與和平利用科技國際合作。

新華社報導,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下午在例行記者會說,中國曾於1995年、2005年兩次發布軍控白皮書。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週年,也是聯合國成立80週年,中國政府發布白皮書具有重要意義;這是中國積極踐行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治理倡議的具體舉措。

白皮書稱,中國堅定恪守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堅持自衛防禦核戰略。中國發展核武器是在特殊歷史時期為應對核威脅與核訛詐、打破核壟斷、防止核戰爭被迫作出的戰略性選擇,不是為了威脅別國,而是為了防禦和自衛。中國從未動用核武器威脅任何國家,從未在外國領土上部署核武器,不為別國提供核保護傘。

白皮書並稱,中國在核武器的規模和發展方面始終採取極為克制的態度,從不與其他國家比投入、比數量、比規模,今後也不會與任何國家搞核軍備競賽。中國在核武器國家中核子試驗次數最少,並關停了重慶、青海等地的核武器研製生產設施,彰顯了中國不追求核軍備競賽的態度與行動。

白皮書還提到,「2024年9月,中國向太平洋海域發射1枚洲際彈道飛彈,主動提前通報相關國家」。

中國此前在10月1日閱兵展示多型洲際彈道飛彈,宣稱可以打擊全球任何的目標,引發關注。

白皮書則稱,中國是出於自衛防禦需要適度發展導彈技術。中國幅員遼闊,面臨複雜多變的安全環境,維護安全、保衛主權和遏制戰爭,需要建設相應的現代化軍事裝備與力量。中國發展導彈技術和反導能力,完全出於自衛防禦目的,不針對任何國家和地區。

中日關係緊張之際,在「建設性參與國際軍控進程」的章節中,白皮書提到,敦促日本早日乾淨、徹底銷毀日遺化武。指二戰期間,侵華日軍公然違反國際法,在中國大量使用化學武器,有確切時間、地點和傷亡記載的就達1791次,共造成中國20多萬軍民傷亡。日本戰敗後,為掩蓋罪行,將大量化學武器遺棄在中國境內。

白皮書稱,二戰結束以來,日遺化武已造成2000餘人中毒傷亡,對中國人民生命財產和生態環境安全造成嚴重危害。

白皮書又稱,「禁止化學武器公約」明定化武遺留國應為銷毀遺留化武提供一切必要的財政、技術、專家、設施及其他資源。公約生效後,中日兩國政府於1999年、2012年兩次就銷毀日遺化武簽署備忘錄,推進銷毀進程。由於日方重視不夠,投入不足,致使銷毀計畫四次逾期。日方迄未提供全面、詳實、準確的日遺化武線索訊息,部分地區挖掘回收進展緩慢,水域、地下探測等技術還存在瓶頸,污染水土處理問題懸而未決。

google news透過 Google News追蹤中央社

陸媒環球網今天引述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軍控研究中心主任郭曉兵表示,此次白皮書用更長的篇幅描述了日遺化武問題,是希望日方積極配合消除日遺化武對中國的危害,提供全面、詳細、準確的在中國境內遺留化武相關線索訊息,增加投入,配合中方完成相應工作。

他說,白皮書中也明確指出,清除日遺化武毒害既是日方不容推卸的歷史、政治和法律責任,也是「禁止化學武器公約」規定的國際義務。(編輯:楊昇儒/徐崇哲)1141127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