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電影:卡通、日劇的銀幕版
電影市場不景氣,現在流行人氣日劇搬上大銀幕,讓電視劇觀眾走進電影院,因為都是挑選收視率高的日劇,加上電視台轟炸式的宣傳手法,已經成為一種特別的合作方式。
文/曹 姮 (中央社駐東京記者)
和高物價成正比,日本的電影也不便宜,一場平均票價為1,800日圓(約新台幣68 0元),一般電影院都會在每周設有「女性日(女性觀眾1,000日圓)」、「夫婦日(夫婦兩人2,000日圓)」、「晚場優待(1,200日圓)」等,吸引愛好電影的觀眾固定前往觀賞,每個月的1日還是眾所周知的「電影日」,不論男女都只需要1,000日圓就可以欣賞電影。
在電影院上映的電影分為所謂「邦畫(日本片)」和「洋畫(西洋片)」,西洋篇一般分為「配音版」和「字幕版」,滿足觀眾的不同需求,在電影院裡分成不同的空間上映。
自給自足 沒海外發展野心
由於嚴格的分配制度,所以電影院裡日本片與西洋片會維持一定的比例,即使再熱門的西洋片,也必須在日本「排隊」等候分配上映;這也是為什麼經常好萊塢明星到日本宣傳的電影,台灣可能半年前已經放映過了。
目前日本國內具有實質支配與影響力的電影公司,大概就屬東寶、松竹和東映三家,其中又以東寶的勢力最大,要參加新電影記者會的媒體,都必須經過篩選,沒有獲得採訪通知,在記者會場經常是要吃閉門羹的。
日本電影因為國內市場大,所以向來對海外發展並沒有太大野心,也僅抱持著「可有可無」的心態。事實也證明,只要在日本國內維持尚可的賣座成績,就可以維持平衡。
日本電影曾經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有過一段黃金時代,出現了黑澤明、市川崑、溝口健二等大導演。1951年,黑澤明以《羅生門》在威尼斯影展拿下大獎,1954年,又以《七武士》在威尼斯影展獲獎,溝口也連續三年以《西鶴一代女》、《雨月物語》和《山椒大夫》獲獎。衣笠貞之助的《地獄門》則在坎城影展拿下最佳影片,首次讓世界看到亞洲電影的實力。支撐日本這個電影黃金時代的主要電影片廠有東寶、松竹、日活、大映和東映。
粉紅電影造就不少人
60年代後半,經營面臨困難,1970年代後,大製作日本電影無法繼續吸引觀眾,低預算小成本的成人電影「粉紅電影」行情看漲,日活公司於是在1971年決定轉型大量製作低成本的「日活浪漫色情」電影;因為擁有大電影公司的設備和技術,拍攝起來駕輕就熟。
日活的成人電影低成本大量製作,讓日活公司度過了十多年的色情黃金期,也造就了不少年輕導演。包括執導奧斯卡最佳外語片《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的日本導演瀧田洋二郎,早期也是拍攝日活浪漫色情電影出身的。
除了瀧田之外,執導《我們來跳舞》的周防正行,80年代執導偶像女星藥師丸博子主演的《偵探物語》的根岸吉太郎等,年輕時都拍過粉紅電影。
他們剛入行沒有經驗也沒有背景,接不到工作卻非常想實際操作,當時正好色情片充斥,於是他們就暫時利用拍攝「粉紅電影」來磨練自己。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全球中央》7月號;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