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慢點 才是快

發稿時間:2017/10/27
走慢點 才是快
走慢點 才是快
作者|藍白拖
出版社|天下雜誌
出版日期|2017/09/28

  《走慢點 才是快》強調,「快」並不是現代人生存下去的唯一方式,藍白拖在書中提到,慢下來,我們才有機會深入了解自己,找到適合自己的速度。「慢」不代表要對抗這個高速的世界,而是一種學習,學習用「慢」來適應、欣賞這個世界。

文章節錄

《走慢點 才是快》

靜心看樹,也是靜心看自己

  有了孩子後,我特別喜歡看樹。

  像個傻子佇立遠方,腦袋空空,仔仔細細觀察樹幹與枝葉線條,光影的曖昧邂逅,主人與客人共活。我看著樹,樹看著我,動物和植物進行一場不言之言的交談。

  有位義大利生物學家研究出植物具備和人類相同的感知系統,而且功能還超越人類,比我們更懂得一起生活的藝術。

  植物有眼睛可辨識日光與黑暗,但非人類思維中的印象視覺,而是植物體內有許多化學分子當光受體,可接收並傳遞光源與光線性質,還可吸收光波,區別紅光、藍光或紫光,這種化學分子遍布植物全身,簡單來說,每個部位都是眼睛。但人類對待植物,就像對自己,從未花時間去覺察。

  這位義大利生物學家說:「若植物明天從地球消失,人類僅僅幾個星期就會滅絕,最多撐幾個月而已。但若消失的是人類,植物用不到幾年就能回收被人類奪走的領土,地球會更健康。」

  人類和植物誰比較渺小?誰比較有智慧?誰更懂得善待世界?答案很清楚。

  釋迦牟尼佛為了了解人的本質,在菩提樹下坐了七天七夜證得涅槃(開悟、覺醒),說不定是樹把全部的智慧都給了他,透過釋迦牟尼向世人發聲。我曾去印度菩提伽耶朝聖這棵菩提樹,當年僅是一位只懂讚嘆與拍照的二十七歲觀光客。朝聖後,我的生命清單又完成一項,但要我在大熱天的菩提樹下坐七分鐘,簡直要我的命,而且覺得毫無意義。

  以前我從不看樹,覺得樹很可憐,哪都不能去,生死在原地,任人擺布,還是動物好,想去哪就去哪!結果,卻因為孩子蹦出來,無法隨心所欲移動,被迫留在同一個地方,生活變成一棵樹,成為心中所想的可憐模樣,反倒難受了好一陣子。

  但喜歡看樹後,漸漸發現樹的可愛之處,樹的生活好比一場靜坐之旅,在道場中磨練身心,訓練定力。樹擅長靜坐,毫無雜念,動靜皆自在,是最能享受緩慢的物種。

  「不動」,對旅行者來說是難題,因為旅人習慣移動,但大量移動又會讓人跌入「旅行的奇異點」,就像在遊樂園裡玩快速旋轉咖啡杯,讓人頭昏腦脹無法思考,空間與時間錯亂,身體往下一站移動時,靈魂還在上一站。

  靜止在一個點時,能讓思想大樹的根往深處延伸,我們都聽過修行者會在深山閉關修練,卻很少聽說有人能在馬背上或列車上閉關。然而,樹靠陽光雨水,鳥靠獵捕採集食物,樹可愈扎愈深,鳥亦可愈飛愈高。

  萬物都有自身生存之道,無好壞、優劣、快慢之分別,有分別的是人類的分別心。

  喜歡看樹後,彷彿看著一位盤坐於土地的智者,無分別心,接納萬物,接受生老病死,心無雜念,不立文字,活像如來。

  靜心看樹,也是靜心看自己。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