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與仁者的交會

發稿時間:2018/10/12
智者與仁者的交會
智者與仁者的交會
作者|甘地、托爾斯泰、愛因斯坦、佛洛伊德
譯者|彭嘉琪、林子揚
出版社|八旗文化
出版日期|2018/10/11

  本書完整收錄四個偉大而獨特的心靈:托爾斯泰、甘地,愛因斯坦、佛洛伊德,他們討論愛、暴力、和平,以及人性的本質。我們常思考,人類為何互相傷害,又何以彌補傷痕?在這本書中有珍貴、且罕為人知的往復書簡,具體呈現四個偉大而深沉的心靈,在議及人性本質時的獨特看法。

文章節錄

《智者與仁者的交會:托爾斯泰與甘地談自由,愛因斯坦與佛洛伊德論戰爭》

I.托爾斯泰與甘地 談自由

【托爾斯泰『致一位印度人的信』】(節選)

  ……因此,這個真理遍及各處。「愛」受公認是最高道德,世上無處會反對或否認此真理,然而,它在各地卻又交織著各種將之扭曲的謬誤,最後徒留空言。人民受教導認為這種最高道德僅適用於私領域——一如既往,僅適用於家庭——而公共生活則會採各種形式的暴力,例如監禁、處決或戰爭,以保護多數人不受少數為惡者侵害,儘管這些手段完全與愛背道而馳。依循常理,若有人聲稱可為他者的利益而決定誰將受到何種暴力對待,那麼,受壓迫者反之也能對這些暴行做出類似結論。儘管婆羅門教、佛教,尤其是基督教等信仰的偉大宗師早已預見對愛的如此扭曲,不斷要信徒關注於某種恆常之愛(亦即承受各種加諸己身的傷害、侮辱與暴力,而不以暴制暴),即使如此,世人無論受到各種引領而前進,依然不斷企圖將互不相容的兩者——愛的美德,以及與愛相悖、藉之遏止惡行的暴力——合而為一。這般教導儘管內在帶有矛盾,但已深植人心,以至於那些雖知愛為美德之人,卻也接受奠基於暴力的秩序是合法的,而且折磨、甚至殘殺他人並無不可。

  世人長久以來生活在如此明顯的矛盾當中,卻渾然不覺,但對各國思想家而言,這種矛盾如今已更趨明顯。互助互愛為人類天性,相互折磨和自相殘殺則不然,這個古老而淺顯的真理如今益發清晰;因此,對真理做出貌似合理曲解的人,想必只會越來越少。

古時,將施暴甚或侵犯愛之法則的行為合理化的主要方法,就是君權神授:例如俄國的沙皇、伊斯蘭世界的蘇丹、印度的拉者(Rajahs)、波斯的沙赫(Shahs),以及其他各國的元首。但人存在的時間越長,對「神賜予統治者特權」這種怪異說法的信仰就越薄弱。這種認知在基督教與婆羅門世界,乃至佛教與儒教領域,可說幾乎同時式微,方式如出一轍;如此觀念至今已然淡去,不再凌駕於人的理性判斷和確切的信仰情感。如今,人民的目光益發清晰,多數人也明白,將自己的意志託付給與自己並無二致之人,而且受命去做一些不但有違自己利益,同時也與良知相悖之事,是多麼愚昧而且墮落。因此,可能有人會認為,大眾對信仰權威的信心若是不再,對各種君主之神性的想法亦無存,那麼眾人便會解放自己,不再屈從。然而不幸的是,因人民屈從而從中受惠的,不僅有被視為超自然存在的統治者,還有因如此信仰而在這些偽聖人的統治期間環環群聚在其周圍,自我組織、且日漸壯大的一群人。這群人假借治理的形象,大占百姓便宜。在君權超凡且由神授的古老謊言已然衰敗之際,這些人關心的不過是再培植出一個一如前者的新權威,以便人民仍能受少數統治者所役。

【甘地首度致信托爾斯泰】(節選)

先生,

  容我冒昧懇請您關注川斯瓦共和國(南非)近三年來發生的事件。

  該殖民地目前約有一萬三千名英籍印度人,這些印度人多年來都在法治不周的狀態下抗爭著。該殖民地對有色人種的偏見,以及某方面對亞洲人的歧視現象甚為嚴重。

  三年前頒布的一條律法讓事態達至高峰,我和許多人都認為,該法刻意貶低、羞辱了施行對象。我認為若遵守此等性質的法律,有違真正的宗教精神。不少友人與我過去深懷不抵抗惡行的信念,至今依然堅定不移。我有幸曾拜讀您的文字,印象甚為深刻。英籍印度人目前深陷前述狀況,採行了不屈從該法的建議,卻因而蒙受牢獄之災,或遭其他施於違法者的懲罰。結果,有近半數的印度人無法承受如此激烈的鬥爭與監禁折磨,寧可離開川斯瓦共和國,也不願接受有辱人格的規條。至於另外半數,有近兩千五百人則因為出於良知,甘願受囚,有些人入獄甚至多達五次。入監刑期從四天到六個月不等,服刑期間大多伴有苦役,許多人的生活收入也因此難以為繼。

  川斯瓦共和國目前有逾百名的被動抗爭者遭囚獄中。其中不乏日復一日為生計奮鬥的赤貧之人。這些人的妻兒最後得仰賴公眾捐獻維生,而這些捐獻主要仍來自其他被動的抗爭者。

  如此狀況對英籍印度人造成巨大壓力,但就我看來,大家目前仍對應得宜。這場抗爭仍持續進行著,不知何時能結束。不過,至少我們已清楚看見,被動抵抗即將、也能夠攻克那蠻力必敗之地。我們也注意到,這場抗爭之所以能持續至今,主因正是因為我們的軟弱。這種態度讓政府產生一種內在思維,認為我們無法持續忍受折磨。

  此次我與友人一同前來倫敦拜訪帝國政府,傳達我們的處境,希望尋求方式解決。被動抵抗者深知自己無需向政府乞求,但由於我們是受託代表群體中的弱勢成員而來,因此,我們代表的並非其剛強,而是其柔弱。但依我在倫敦的觀察,若能以「不反抗運動之道德與效用」為題,邀請賢達撰文,將能推廣整個運動,引發大眾思考。一位友人提出了此舉在道德上的問題,他認為該活動有違被動抵抗的真正精神,等於是在收買他人的認同。能否承蒙您惠賜對此道德議題之高見?倘若您認為邀文爭取認同並無可非議之處,尚祈推薦幾位我可特別邀請為此議題撰文的人選。

  還有一事占用您些許時間。您曾致信一位印度人,談及印度當前的動盪;我經友人輾轉得到該信副本。依我淺見,這信或許代表了您的觀點。吾友有意自費印製兩萬份廣為發送,當然也需將之翻譯。但我們無法確認原始版本。除非確定此副本的正確性,得知它確實是由您親筆撰寫,否則就此印製並不符情理。冒昧在此附上副本,懇請您確認本信是否為您所撰,副本內容是否正確,以及您是否允許上述的發表方式。若您希望補上更多內容,也請直接修改。

  請容我冒昧建議。您在信中作結的那段,似乎有意勸阻讀者相信轉世觀念。我不知(如此提及絕非有意冒犯)您對此議題是否曾有研究。轉世或輪迴觀是數百萬印度人珍視的信仰,在中國亦然。許多人甚至認為轉世關乎經驗,而不在學理接受與否。如此觀念合理地解釋了許多生命的奧祕之處。對那些在川斯瓦共和國曾遭囚禁的被動抵抗者而言,這個觀點也是他們的心靈慰藉。此言無意要您相信此教義的真實性,而是想央請您,能否將「輪迴」一詞從您勸阻讀者的內容中除去。

  您在信中大幅引用奎師那所言,將之標示於段落間。若您能提供引文出自何書,我必甚為感激。此信想必對您多所叨擾。我自知一個竭力追隨您的崇敬者如我不該如此占用您的時間,且不應為您增添麻煩;儘管您與我素不相識,我仍為求真理而冒昧致信,企盼藉此得到您對上述問題的建議,而那建議亦是您暢行人生之道。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