蹺蹺板怪物

發稿時間:2020/01/17
蹺蹺板怪物
蹺蹺板怪物
作者|伊坂幸太郎
譯者|王華懋
出版社|獨步文化
出版日期|2020/01/04

  1988年,藥廠小業務有著通俗的煩惱:愛妻和老媽處不好,而且愛妻還是前特務,婆媳關係成為美蘇冷戰等級的問題;在手寫訊息極珍貴的2050年,一名「信差」接到委託,以為是促成老友重逢的感人書信,內容卻是要破壞AI國家系統,於是踏上亡命之旅。當特務間諜成為全職主婦,當失憶男孩成為私人信差,看不見的人性之牆卻悄悄包圍,隱形之手操弄他們的命運,渴望活的自由,難道只是一種妄想?伊坂幸太郎又一觸發人心警鈴的冒險物語。

文章節錄

《蹺蹺板怪物》

  自小三的那起車禍以來,我就有了幾個可說是弱點的禁忌。「檜山家」、「檜山景虎」不用提,「汽車」也是其中之一。我無法淡忘車禍帶來的恐懼,甚至沒有考駕照。即使是搭坐別人的車子,只要是自動駕駛,我總會全身發抖、噁心欲吐,因此都盡量避免。

  但無論如何就是躲不過,所以才叫「犯沖」嗎?五年前,我走在路上被車撞,陷入昏迷。住院幾個月後,雖然順利回歸社會,但這件事對我的「汽車恐懼症」造成致命的一擊。此外,「東北地方」也成為我的死穴。由於是在乘坐自動駕駛的前往青森的途中發生那場事故、那場衝撞、那場旋轉,日本的東北地方在我眼中完全就是鬼門關。每次旅行,我都選擇去西邊。

  因此,新東北新幹線通車以來,這是我第一次搭乘。沒想到竟會在前往東北的路上遇到檜山景虎。

  我慌得方寸大亂。儘管知道自己驚慌失措,卻無法壓抑焦慮。

  怎麼辦?

  也沒有什麼好怎麼辦的吧?又不能下車。

  是不是最好在下一站下車?

  下車?我可是在工作。我自問自答。

  如果下車,下一班往新札幌站的班次很晚才發車,工作預定會全部亂了套。那有什麼關係?總比陷入不可挽回的事態來得好。不可挽回?只是遇到老同學罷了,會發生什麼事?比起這些,確實完成工作更重要。

  「七上八下」形容得真的很貼切,我的心臟突突亂跳,完全鎮定不下來。各種問答在內心掀起狂瀾,令我坐立難安。

  更讓我驚慌的是,回到自己的座位時,旁邊坐著一名陌生男子。難不成是檜山?他什麼時候搶先我的?我一陣心慌,但其實不是。從新東京車站發車後,我旁邊的靠走道座位應該一直沒有人。我四下張望,車廂並未坐滿,會不會是搞錯座位?我從口袋掏出智慧卡感應,窗邊座位的靠枕小燈亮起。是我的座位沒錯。

  「不好意思。」我向坐走道座的乘客打聲招呼,進到自己的座位坐下。朝旁邊一瞄,是個戴眼鏡的細臉男子。西裝打扮,年紀約四十多或三十多歲。如果是前者,那他看起來很年輕,但如果是後者,就是顯老。

  眼前的全像投影開始播報新聞。鯨魚擱淺在太平洋沿岸、昨天過世的偉大音樂家的死因、政治資金管理法等新聞一則則顯示出來,接著播送大量廣告。以前有人建議我「就算多花點錢,也該買沒廣告的車票」,再也沒有比全像投影廣告更煩人的東西,而且會吵得人睡不著覺。但我第一次搭乘新東北新幹線列車,也想體驗一下這種煩擾。

  「我想拜託你一件事。」一會後,旁邊戴眼鏡的男子忽然對我說。

  「啊,咦?」

  「沒時間了,我長話短說。」

  「呃,你剛才不是坐在這裡吧?」我想問「確定這是你的座位?」。

  「時間不夠,我就省去說明。」男子的口吻彬彬有禮,讓人頗有好感,但除此之外,實在啟人疑竇。「請你晚點讀一下這個。」眼鏡男子說,身體幾乎沒有動,只是改變右手的角度,遞來一只信封。

  上面沒有寫收件人也沒有寫寄件人,看上去是毫無新奇之處的淡茶色信封,但我接過來翻到背面,立刻發現是安全性極高的款式。不僅是市區,是連車站和交通機關各處設置的感測器都無法偵測到的類型,而且信封角落的規格碼是我從來沒見過的。「這是……?」

  「這是尚未公開發售的信封。你居然看得出不同,不愧是專業人士。」

  對方這樣稱讚,我覺得很害臊,但立刻興起疑念:專業人士?他怎麼知道我做哪一行?

  我正想開口,他已站起,留下一聲「再見」,準備離去,於是我連忙問:「你要坐到哪裡?」

  他停頓了一下,尋思片刻,回答「到昨天的日本」。

  什麼跟什麼?容不得我繼續追問,他便走向前方車廂,消失不見。

  我起身想追上去。

  然而,就在這一瞬間,背後竄起一陣可怕的冷顫,我當場坐了下去。

  是檜山。檜山景虎走進這節車廂,不用看我也知道。我立刻轉向窗戶,假裝在睡覺,全身警報都在作響。

  我閉著眼睛,心中默念「快點經過」,不料有人出聲:「不好意思,打擾一下。」我嚇得差點當場跳起,但仍假裝揉眼睛。

  我以為看到的一定會是檜山景虎的臉,卻是別人。「您好,我們是警察。」對方出示卡片,是警察組織的身分證。我經常在電影和電視劇上看到,但這是第一次看到實物。上面有立體畫像旋轉,浮現所屬單位和姓名。

  居然現寶似地使用這種電子資訊,公家單位真是有點時代錯亂。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